隨著譚延闓一天天長大,李氏便知道不能在像之前一樣,李氏便經常與譚延闓講身份地位的重要,教譚延闓如何在這個如同龍潭虎穴一樣的家庭中生存下去。
李氏和譚延闓說:「孩子,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有出息,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才能保護弟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不在被欺辱。」
好在譚延闓異常聰明,從小便看清人生冷暖的譚延闓深知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有出息,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保護母親,不再受別人的欺辱。
鋒芒畢露——譚延闓
譚延闓是譚家這代孩子中最聰慧的,從小便展現出超高的智商,這使原本對李氏和譚延闓冷漠的譚鍾麟另眼相待,使譚延闓成為了譚鍾麟最看好的孩子。
譚家家底殷實,譚鍾麟認為譚延闓聰明好學,以後一定會是有大出息的,因此對譚延闓教育方面從不吝嗇,花重金為譚延闓聘請知名老師,教譚延闓知識,同時還要求譚延闓練習書法、吟詩作對。
當時譚鍾麟將譚延闓的課程排的滿滿的,每天除了上課便是練習書法。
譚延闓的其它兄弟姐妹常常在外面玩,譚延闓在屋裡聽著外面的歡聲笑語卻沒有絲毫動搖,始終如一的刻苦學習。
即便李氏是最希望兒子出人頭地有出息的,但看兒子如此努力,用功,李氏還是十分心疼譚延闓。
尤其看到其他孩子在院子裡玩鬧,只有譚延闓一人在屋裡枯燥學習的時候。
一天晚上李氏心疼的將譚延闓摟在懷裡,摸著兒子稚嫩的臉,流下淚水。
譚延闓看到母親李氏因為心疼自己而傷心流淚,抬起肉乎乎的小手將母親臉上的淚水擦乾,和母親說:「娘,我學習不累,我要努力學習,出人頭地,讓娘不在受欺負。」
李氏聽了兒子說的話,感動的一塌糊塗,李氏想到有這樣好的兒子此生哪怕受再多的苦也值得了。
譚府本就是書香門第,學識淵博,譚家的書法更是出名,得到良好教育的譚鍾麟,書法更是遠近聞名。
晚清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翁同龢去譚鍾麟家做客看見童年譚延闓在水池中鍛鍊筆力便對譚鍾麟由衷說到:「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
這時的譚延闓才剛滿十歲,但此時譚延闓便在附近小有名氣,人人都知譚家三郎小小年紀學識淵博,書法驚人。
李氏也因兒子的出色表現倍感欣慰,在府中更是時常能聽到旁人對譚延闓的讚美。
譚延闓才剛剛十一歲便萌生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念頭,要知道大多數人家十一歲的孩子都是只知道玩鬧的孩童,而譚延闓並不是想想而已,譚延闓開始學習科舉考試相關知識,為科舉考試做準備。
府中人見識到譚延闓的聰慧與努力,都相信不假時日譚延闓便能考中,大有未來。因此府中人便不在對李氏隨意欺辱態度也改變些許。
後來譚延闓在十三歲那年就考中了秀才,被人驚呼天才,終於為李氏爭光。
很快兩年過去譚延闓15歲了,在古代很小的年紀便要婚嫁,而譚延闓十三歲便考中秀才的事遠近聞名,很多大戶人家想與譚延闓結親。
李氏也為此發愁起來,要知道自己在兒子娶妻上沒有任何話語權,譚延闓看出母親的焦慮便為母親寬心,表示自己一定會娶一個溫婉善良的妻子以後一起孝順李氏。
李氏聽後和兒子說:「以後最好不要納妾,一輩子就娶一個妻子,妾室的日子太不好過了。」說完李氏便覺得不太可能,那時社會皆是三妻四妾,李氏便不再多說。
譚延闓聽了便記在心中,他深知妾室與庶出的生活有多難,便下定決心自己一生只娶一個妻子,很快譚延闓便娶了與自己門當戶對的江西布政使千金方蓉卿。
結婚後的譚延闓與妻子方蓉卿說自己的母親受了很多苦,希望方蓉卿能孝順母親李氏,自己也保證終身不納妾,只娶方蓉卿一人。
方蓉卿本就對學識淵博的譚延闓深有好感,聽這番言論後更是喜愛,便乾脆利落的同意了。
兒子高中,母親終上桌
有方蓉卿的照顧李氏的日子終於變的好過了起來,譚延闓也開始專注學習,終於在24歲考中進士,成為官員。
成績公布這一天,譚家驚喜萬分,大擺酒席慶祝譚延闓高中。
當時李氏雖然還是不能上桌吃飯,即使只能在桌邊為譚鍾麟和夫人太太布菜也開心的合不攏嘴。
譚鍾麟開心之餘終於看到了站在桌前忙碌的李氏,隨即指了指桌邊的空板凳對李氏說:「你也坐下吃吧。」
一瞬間李氏愣住,她眼眶酸澀,顫顫巍巍的坐了下來,一瞬間百感交集,這一刻李氏終於感覺到自己成為了這個家中的一員,再也不是任人欺辱的通房丫鬟。
譚延闓看到母親終於能坐在桌子上吃飯更是倍感欣慰,時常為母親夾菜,為母親撐門面。
譚延闓知道即便以後自己不在家中,也沒有人敢欺辱母親,便出門完成自己的事業,譚延闓越來越厲害,官職越來越高,李氏每每在家中聽到兒子的消息便開心的合不攏嘴。
然而李氏還沒等到譚延闓的高光時刻便離開人世,1916年李氏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了,譚延闓還是沒能趕回來,終於李氏再也等不了了撒手人寰。
譚延闓知道母親去世後,悲痛萬分隨即放下一切工作朝家中奔來,等譚延闓趕到家就看見母親被人抬著偏門出殯。
譚延闓怒不可遏,母親生前被人欺辱半輩子,死後還不能從正門走,譚延闓隨即便要為母親討個說法,然而府中年齡大一點的人卻說:「妾室不能從正門出殯,這是規矩。」
譚延闓盛怒之下便躺到棺中,對眾人說:「今天,譚延闓死了!抬我出去吧。」
眾人對此皆是驚諤,如今譚延闓再也不是曾經的「庶子」而是家中最有出息的,是譚家的棟樑。
眾人沒有辦法只能違背規矩將李氏從正門出殯,李氏在天有靈如果看到這一幕一定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