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都沒有棉被,在零下幾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麼扛過來的?

2023-12-01     正一品     反饋

楚人還在建築中設計地室,兼顧冬暖夏涼,建造宮殿時呈坐北朝南格局,利用日照取暖,牆體用厚實土夯打實,屋頂設竹製頂棚與樓板隔塵隔寒。

就寢時,楚人在地上設木床與草蓆,以隔絕地氣,枕頭內外包錦邊絹,出土的竹枕上還鑲舞人動物紋錦,大衾以絲綿或麻絮填充,防寒保暖。

取暖用具方面,天星觀墓曾出土爐、鏟與碳簍等銅器,古人早就利用木柴或柴炭烤火取暖,富人用柴炭,窮人用木柴。

半坡、姜寨遺址房內設有爐灶,可做飯又能取暖,咸陽宮殿遺址洗浴池邊發現壁爐,其中兩座供浴室取暖。

秦長樂宮牆體空心夾牆中設火道,與灶相通,可取暖,漢武帝建溫室殿,裡面塗花椒泥,掛錦繡,用香桂、火麒麟屏風、鴻毛帳、西域毛毯裝飾,效果非凡。

除了建築和生活用具能保暖,楚人的衣著也注重禦寒,考古發現楚國婦女常穿麻衣、絮衣等輕軟衣服,外罩厚實羊皮襖,男子外出多穿皮裘或氈氊,這類衣物既輕便又溫暖,足見古人的智慧。

飲食上,冬季楚人也講究滋補養生,常吃各種肉類,如豬肉、魚肉、蛙肉等,肉類含熱量高,有助於禦寒,蔬菜以蘿蔔、白菜等好的冬菜為主。酒方面以濃香型白酒為主,小量飲酒可驅寒。

就醫方面,楚人重視調理體質抗寒,常用溫熱藥材如桂枝、附子等,或以艾葉艾條熏身取暖,發汗祛寒,有專門醫書記錄防寒健身技巧,如辟穀氣功等。

楚人不但注重食衣住行各方面禦寒,也善於娛樂消遣,緩解寒冷季節的鬱悶情緒,他們喜歡彈琴、舞蹈、飲酒作詩,這類文娛活動多在室內進行,既可取暖又可消寂。

可見,古人在居室取暖上下足功夫,我們應當珍惜現代溫暖舒適的生活,如今科技發達,電熱毯、空調等保暖產品應運而生,嚴寒也不再難熬,但古人自給自足、樸實無華的生活智慧,也值得我們學習和珍視。

古人冬寒:上層錦被暖香,下層破衣受凍

一到冬季,古人為了禦寒就使出各種手段,但由於社會階層懸殊,上下富貧冬天的過冬方式也大不相同。

上層達官顯貴,取暖從來不愁,漢代帝王就在宮殿深處建起溫室殿,牆上塗滿碎花椒泥,用厚厚的毛毯將室內溫度保持得暖和如春。

據說花椒泥散發出來的氣味還能驅蟲殺菌呢,到了晉朝,首富石崇家中就「以椒為泥塗室」,可見這種取暖方法非常流行。

唐代貴族則用上等的瑞炭取暖,一塊瑞炭能燒上十天之久,散發光亮不冒煙,熱力強勁非凡,據說瑞炭還具有安神的功效,燃燒時氣氛祥和,有利於修心養性。

楊國忠這樣的達官還用白蠟做成雙鳳形狀的蠟炭取暖,可以說是奢侈至極,這些上層人家,冬天在溫暖如春的內室錦被香烘烘,絲毫不受外界的嚴寒影響。

而下層的貧民百姓,過冬就沒那麼容易了,白居易筆下的老賣炭翁,為了餬口整年在深山老林里辛苦砍柴燒炭,大冬天還盼望天氣更冷一些,這樣他燒的炭才能賣得出好價錢養活自己。

但是砍伐林木要受到嚴格的控制,如果被發現砍伐,老翁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他只能冒著山中狼虎的危險,穿著破爛衣裳在荒山野嶺艱難採集柴禾。

這些貧苦人民大多數貧民都住在簡陋的草房泥屋裡,遇到北風就凍得瑟瑟發抖,他們禦寒的方法很簡單。

要麼用灶灰和土炕取暖,要麼用茅草編的茅窩子保暖,有的人家條件實在太差,只能手腳凍破,挨過漫長的寒冬,一秤木炭要兩個大米,對許多窮人來說簡直是奢侈,根本買不起。

可以說,古人上下階層在過冬條件上存在巨大差異,上層正享受著錦被暖香,窮人還在破屋裡挨凍受凍。

這反映出古代社會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好在時移世易,科技進步已讓取暖變得越來越方便,我們要珍惜現代文明成果,讓更多的人過上溫暖舒適的生活。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