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大師」嚴新,自稱可憑意念攔子彈,連美國總統都和他合過影

2024-03-20     駱鵬紀     反饋

一代大師落幕之殤

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嚴新巧妙布局的騙局。1989年,嚴新的師父海燈法師生病瀕危,嚴新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海燈去世。這一事件使嚴新的金身威信受到嚴重打擊。隨後,他申請清華大學教授失敗,再無從證明自己的「本領」。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嚴新遭遇滑鐵盧,一方面,隨著科技進步和思想解放,越來越多人看穿了嚴新的表演手段和造假行為。例如,有人發現嚴新所謂的隔空引物,實則利用了隱藏的磁鐵,所謂避開子彈,只是利用了專門製作的衣服。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對嚴新進行了嚴厲打擊,嚴新被調查、起訴、拘留、判刑,他的書籍和活動被取締,合作者被處罰。監獄生活對嚴新打擊很大,他再也無法重拾從前的架勢。

2000年,嚴新刑滿釋放,企圖東山再起,但已無力回天。他設法重建氣功團體,再次舉辦表演,希望重掀熱潮。但是他已失去大部分信徒,新招募的人寥寥無幾。他的預言落空,聲望跌入谷底,部分信徒起訴追責,生活困頓。一代「大師」就此黯然收場。

科學與迷信的對決

嚴新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案例,展示了一位自稱「氣功大師」的普通人如何通過謊言和手段蛻變成「知名人物」,並利用這一身份進行欺詐。這起案件警示人們,在追求健康時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不要輕信那些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

然而,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何嚴新的謊言可以如此輕易地得到廣泛傳播和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養生確有悠久歷史,人們對「氣」的神秘力量也保有一定熱忱和期待。嚴新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把自己包裝成「氣功大師」,聲稱自己的「氣功療法」可以治癒多種疑難病症。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傳統文化中確有科學內涵就打開方便之門。古往今來,真正的科學工作者都是通過嚴謹的實證研究得出結論的。嚴新的所謂「氣功療法」不過是一句空話,並無任何實質依據。如果我們不加辨別就迷信其說,科學精神就得不到傳承和發揚。

此外,媒體與相關部門也應承擔一定責任,一些媒體或許出於增加關注度的考慮,在未驗證事實的前提下就大肆報道嚴新的「氣功」,這無形中助長了謠言的傳播。相關部門若能及時管理,或許可以遏制住這一欺詐行為。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之所以嚴新可以達到欺騙的目的,與當時科技教育水平較低、民眾防範意識淡薄等大環境也有關係。這些問題的改善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我們不斷加強科學普及和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養,迷信現象終會被揭穿。

人心向明,謊言終不過是謊言。我們要相信科學,也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通過科學研究,我們可以不斷推進社會發展,通過提升全民科學精神,我們可以構築起防止謠言和欺詐的堅實防線。只要我們不偏離事實和理性,就一定能讓真理戰勝謊言。

然而,我們在談論科學戰勝迷信的時候,也不應該採取自以為是的態度。因為科學本身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今天被否定的事物,說不定在未來可能被證實。所以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和理性的態度,對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看似迷信的成分,也不能全盤否定,而要進行科學研究和驗證,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時,我們要看到,科學發展也離不開人文關懷。科學不是高高在上,不能脫離人的需求。比如,雖然嚴新的「氣功療法」缺乏依據,但它得到普羅大眾歡迎,也反映出人們對身體健康的嚮往。所以在開展科學研究的時候,也要考慮如何讓科研成果更好地造福社會,提高人民的獲得感。

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時代,科技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像環境污染、道德困境等。這就需要科學工作者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在推動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要審視科技可能帶來的危害,採取措施減少負面影響,真正讓科技成果造福人類。

我們需要在傳承科學精神的同時,也保持謙遜、審慎和人文關懷的態度。只有科學與人文並重,才能讓科學的發展成果真正被社會廣泛接受,從而達到戰勝迷信、推動社會進步的目的。我們要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擁抱科學創新。通過科學建設一個更加理性、平等、和諧的社會,是整個人類的共同目標和應有的社會形態。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