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六一兒童節的儀式感,都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2024-06-01     玉兒     反饋

2、給孩子寫一封信

我的一個同事,從女兒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兒童節都會給女兒寫一封信。

女兒小時,不識字看不懂書信,同事就把信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讀給女兒聽。

女兒越長大,越期待媽媽給她寫的信。

信里有感恩、有期許、更有深沉的愛。

同事說,看到女兒讀信時上揚的嘴角,以及發自內心的「謝謝媽媽」,她比任何時刻都幸福。

每年兒童節為孩子手寫一封信,是她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村上春樹說: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父母給孩子寫一封信這個小驚喜,就是給孩子特殊的小確幸,足以滋潤和豐盈孩子的內心世界。

兒童節的書信,不只是一個物件,是念念不忘的迴響,更是被放在心尖上的惦念。

3、為孩子製作一本相冊

網友@凌小姐,從出生開始,每年的兒童節,媽媽都會精心挑選出100張照片,然後排版製成紀念冊。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再到第一次上幼兒園、上小學,再到練習舞蹈,埋頭讀書……

每一個成長時刻,都被拍照定格,串連成畫。

每年的六一,因為媽媽的精心準備而變得意義非凡。

她說:「每次翻開這些相冊,我都能感受到媽媽對我滿滿的愛。」

尹建莉老師說,家長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他的生活和世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

過六一的意義,從來不在於禮物本身,而是給孩子美好的童年留下清晰的印記。

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和用情。

4、陪孩子做一件他喜歡的事

田亮曾在微博里曬出六一兒童節的計劃,去快樂運動,陪女兒森碟度過一個她想要的兒童節。

女兒愛運動,田亮就陪她運動。

視頻中,森碟揮動網球拍,動作嫻熟,目光堅定。即便頭髮已濕透,汗水順著臉頰滑落,也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田亮還在微博配文:「每一次揮拍、每一個跳躍,都是她的不斷成長。」字裡行間儘是對女兒滿滿的寵愛。

父母允許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不需要過多的言語,默默支持就很好。

5、讓孩子安排一次全家出遊

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喬納·萊勒說:

「旅行是很好地培養局外人思維的場所,在旅途中拓展我們生活廣度的起點。

讓我們放下熟悉的一切,去探索和認識未知的世界。」

旅行不僅可以讓孩子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更是他們與自然連結的最好方式。

嘗試讓孩子安排一次短期出遊,策劃力、忍耐力,責任感都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

每次出遊,都是孩子蕩滌心靈的契機。

《時代周刊》里有一句話:

「孩子們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但對可預測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動更是記憶深刻。」

兒童節的出遊規劃,讓孩子收穫對兒童節的憧憬。

這份憧憬,其實是孩子對生活熱愛的一種直觀表現。

無論長多大,無論走到哪,孩子都能記得童年時那份獨特的感覺。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一書中說:

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孩子一天天在成長,童年一點點在倒數。

兒童節的儀式感,便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更是給予孩子穿越人生陰霾,看見生活之光的力量。

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珍視兒童節這個契機,用心陪伴,使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多年以後,孩子回望童年,記住的,回味的,感動的,必然是這些被父母關愛的幸福瞬間。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