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雪野冰途拋過錨,在熱浪赤地爆過胎。
但夫妻倆從未半途而廢:「旅行的意義之一,就是不確定性。」
「接受一切驚,方可見到無限喜。」

很多年後,托尼補充了一句:不要為自己留遺憾。
1972年,他們途徑阿富汗,本想去巴米揚大佛,但路途崎嶇,就想著以後再來。
但沒有以後。

2001年,塔利班用炸藥將大佛炸成了廢墟。
「我們總愛說『以後』,但以後終成遺憾。」

這成了托尼和莫琳的心結,也成了自己他們教育的方針。
夫妻倆生下兩娃後,外界議論:為人父母,就該安定下來了,孩子也得上學。

但「反骨」夫妻轉頭就帶著孩子環遊世界,並放出狠話:
書是讀不完的,但世界要抓緊看。
還沒斷奶,娃兒就被背在身後,暢遊新加坡。

牙牙學語,孩子坐上小拉車,穿越秘魯。

2歲,他們坐著大巴車環遊南美洲。

3歲,他們在非洲草原上露營玩耍。

他們在尼泊爾抱過老母雞。

他們在雪山上全家合過影。

「在上學前,他們就去過了除南極洲以外的每個大陸。」
有這樣的爸媽,簡直酷到爆炸。

夫妻倆把經歷整理成冊,買一本爆一本。
但錢賺多了,托尼卻不快樂了:
孤獨星球成了大公司,他必須回去做老闆,朝九晚五了。
老子就是為了不上班才去玩,怎麼玩到最後還是要上班啊?!

員工是這樣評價老闆的:
每天走進辦公室,他總是寡言少語,神情沮喪。 但一到旅行出差,他永遠是話最多最活躍那個。


就連他的公司管理,也是佛到極致。
因為是旅行指南公司,所以員工旅行差旅全部報銷。 但前提是你必須玩得夠嗨。

為了保持指南的獨立性,《孤獨星球》是不登廣告的。
澳洲廣告界「老狐狸」約翰·辛格爾頓曾多次牽線收購《孤獨星球》,托尼和莫琳都不為所動。
最後廣告巨頭甘拜下風:
「他們寧願破產都不被金錢打敗,我tm服!」

後來知情人士透露,是因為托尼怕被賣了之後,員工和自己去玩就不能盡興了。
公司每年還會把5%的收入捐給人道主義組織。
「我們從世界的角落裡獲利,也應該回饋給當地的建設。」

對各大公司而言,繼承是個大事,但對托尼和莫琳來說,隨便。
他們曾把孩子安排進公司上班,上了幾個月孩子表示沒啥興趣。
莫琳就回了一句:那你離職後下一站準備去哪玩,給媽講講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