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奇葩」的國家:有769萬平方公里,95%是無人區,極度缺山

2024-10-05     蝶戀花     反饋

這裡常年高溫乾旱,年降水量可能還不到100毫米,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相當於一年洗一次澡的水量都不到!

但別以為澳大利亞就只有乾旱,這個大陸的氣候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北部,會發現熱帶雨林;在東部沿海,則是溫帶氣候;南部甚至還有地中海氣候,這種多樣性,讓澳大利亞成為了一個小型的「氣候博物館」。

然而,這種氣候多樣性也帶來了不少挑戰,比如,澳大利亞經常面臨極端天氣的威脅,乾旱、野火、洪水,這些自然災害輪番上陣,讓澳大利亞人苦不堪言。

特別是乾旱,它就像是懸在澳大利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可能聽說過"千年一遇"的大旱,但在澳大利亞,這種級別的乾旱可能十年八年就來一次。

這種極端的氣候條件,直接影響了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在這裡,會發現一些世界上最獨特的動植物,袋鼠、考拉、鴨嘴獸,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是在這種極端環境中進化出來的。

澳大利亞的植物也不甘示弱,比如說桉樹,這種樹不但能適應乾旱,還能在野火中存活,沒錯,沒聽錯,澳大利亞的一些植物是需要野火才能繁衍的!

但是,這種獨特的生態系統也十分脆弱,氣候變化、人類活動,都可能對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比如,大堡礁就因為海水溫度上升而面臨嚴重威脅。

這種獨特而又脆弱的環境,直接影響了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大部分人選擇生活在氣候宜人的沿海地區,而內陸地區則因為惡劣的氣候條件而人煙稀少。

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澳大利亞是如何發展經濟的呢?他們是如何在保護環境和開發資源之間尋求平衡的?

【經濟與資源】

如果說澳大利亞是個「幸運的國度」,那它的幸運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地下,沒錯,我們說的就是礦產資源,澳大利亞就像是坐在一個巨大的寶藏上,而且這個寶藏似乎取之不盡。

想像一下,站在澳大利亞的一個露天礦場邊緣,眼前是一個巨大的坑,深不見底,寬闊得像是被隕石擊中過。

這就是澳大利亞礦業的縮影,鐵礦石、煤炭、金礦、鋁土礦,澳大利亞幾乎樣樣都有,而且儲量驚人。

但是,別以為澳大利亞人就可以躺在礦山上數錢了,開採這些資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大部分礦產都在偏遠地區。

得先修路、建城,才能開始挖礦,這就像是在沙漠中建造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想想就讓人頭大。

其次,礦業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個大問題,澳大利亞人既想要經濟發展,又想保護他們獨特的生態系統,這就像是在走鋼絲,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衡。

但是,澳大利亞人也不是只會挖礦,他們的農業和畜牧業也很發達,想像一下,在那片廣袤的內陸地區,成群的綿羊和牛在吃草,這就是澳大利亞的另一面。

有趣的是,儘管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規模很大,但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卻很少,這是因為澳大利亞的農場和牧場都是超大型的,一個牧場可能就有幾個香港那麼大!

除了第一產業,澳大利亞的服務業也很發達,特別是教育和旅遊業,每年都吸引大量國際學生和遊客。

想像一下,在雪梨歌劇院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拍照留念,這就是澳大利亞的另一種財富。

但是,過度依賴資源出口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了挑戰,比如,當國際市場對礦產需求下降時,澳大利亞的經濟就會受到影響,這就像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風險很大。

面對這些挑戰,澳大利亞正在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他們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比如可再生能源和生物技術。

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之路,就像是在荒野中開闢一條新路,它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

【結語】

澳大利亞,這個「最小的大陸」,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獨特的畫卷,它的地理特徵、人口分布、氣候環境和經濟資源,共同塑造了這個國家的獨特性。

從沿海的繁華都市到內陸的廣袤無人區,從豐富的礦產資源到脆弱的生態系統,澳大利亞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擁有無限的機遇。

【參考信源】

新京報 2024-05-16 《北澳之北的蠻荒奧秘》的報道

介面新聞 2022年11月15日 《人口數量不及重慶的澳大利亞,靠什麼盤活76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農業出口大國?》的報道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