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孕育出新價值的能量,但我們這輩子能花的錢是有限的。要是把錢浪費在多餘的事物上,不就沒錢買真正想要的東西,做真正想做的事了嗎?
所以,我們應該為真正重要的事物留出能自由支配的資金。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一毛不拔」,也不是讓大家「不消費」。
實踐起來其實特別簡單:把錢花在有價值的東西上,不盲目攀比,不過分摳門就行了。只要擺正心態,我們就能開開心心地花錢,開開心心地過日子了。

東西越多,人越難以喘息
擁有的東西越多,人就會覺得越壓抑。那是因為東西都在不斷釋放「信息」。
客廳的擺設在說:「我都積灰啦,快給我擦擦吧!」高級家具在說:「我身價不菲,你可得好好伺候我啊!」廚房的常備食品在說:「我都快過期啦,還不快來瞧瞧!」……
每天聽這麼多東西「說話」,想不累都難。就算你想裝作沒聽到,心裡總歸還是放不下。「得趕緊處理一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總是手忙腳亂。
人能管理好的東西十分有限。想擁有平和的心態,就把多餘的雜物處理掉吧。如此一來,你就不用耗費多餘的精力了。
你是不是覺得「扔東西」就是「丟掉自己的價值」?
你是不是「不捨得」丟東西?
問題是,你依依不捨的這些東西,並不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反而會帶來無盡的壓力。
東西越多,內心的從容就越少。久而久之,你就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了。沒了這些東西,你反而能過得更從容更有活力。
身邊的雜物,就跟我們身上的贅肉一樣。「贅肉」越少,心就越輕鬆。你一定能切身體會到,處理雜物能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新能量。
「這個也想要!」「還想要更多!」……與貪婪的物慾說再見,才能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樂趣。
減少身邊的東西,就是為心靈留出呼吸的空間,提升精神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