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廿八,藥王孫真人聖誕,持誦藥王寶誥可祛病延年,勤行念誦,自有靈驗!

2024-06-03     玉兒     反饋

12、太白三神

相傳孫思邈初到太白山,滿山遍野的豐富草藥,吸引他整天起早貪黑地忙於採藥。這樣驚動了守護太白山的太白神三兄弟。他們早先立有規矩,不准任何人動太白山的一草一木。孫思邈來拜會太白三神,向他們申述了採藥的理由,太白三神仍不應允。

無奈孫思邈說只需要一草之地,他們便答應了。然而後來他們發現孫思邈還是滿山遍野去採藥,問其緣故,孫思邈說:我所說的一草,名叫冰凍草,這種草在太白山到處皆是,故我在太白山到處去采。太白三神恍然大悟。孫思邈再次闡明了為普救眾生而採藥的動機,太白三神深為他的機智和高尚精神而感動,終於同意了他的請求,任他進山到處採藥。

13、太白手掌參

相傳孫思邈在太白山采了許多名貴藥材,其中包括太白山的特產---人參。不料人參成了精,趁人不在偷偷逃離太白山。孫思邈回來一看,不見人參,就四處尋找,後聞知其向東北方向逃走了,便緊緊尾追,一直追到東北長白山,才追上它。孫思邈要它回去,人參怎麼也不肯。

孫思邈一氣之下,取出一根紅繩,捆住人參的雙手拉回太白山。途中,回頭一看,只剩下人參精的兩隻手,便把它種在太白山上。從此太白山生長的人參就成了手掌參。

14、坐虎針龍

孫思邈當初是騎毛驢出門行醫的。相傳有一天,他把毛驢拴在樹上,同徒弟進山採藥去了。這時有一隻猛虎從樹林中躥出,吃掉了毛驢。當孫思邈和徒弟聞聲趕來時,老虎已跑得無影無蹤,只剩下遍地血跡和驢的骨骸了。孫思邈對此非常生氣。說也奇怪,吃驢的老虎又回來了,口角還流著血,低垂著頭,眼中流露出哀求的神色,求孫思邈為他治療被驢骨刺扎傷的喉嚨。徒弟對老虎說:「你若願為我師父當坐騎,就點三下頭。」

於是老虎就點了三下頭。孫思邈叫徒弟將醫鈴放入虎口把虎嘴撐開,手伸進去把那根骨刺拔了出來。孫思邈治好了老虎的病,老虎馴服地讓孫思邈騎在它的背上。從此,孫思邈騎著老虎又開始行醫和採藥去了。

相傳涇河龍君奉玉皇大帝之旨,為普救百姓而行雲降雨,不料龍君卻因喉中生惡瘡,降成惡風暴雨。這時孫思邈正在出診,遇雨難以行路,自語道:「這是病龍降雨。」龍君在空中聽了此話,感到神奇,於是變化為一個白髮老翁,前來向孫思邈求醫。孫思邈就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給他診脈。

診脈後問道:「你非人類,像是龍脈,需顯出真形方能給你治療。」白頭老翁頓時變成一條白龍。孫思邈鎮靜自若,面無懼色。他左手掰開龍口,右手緊握銀針,瞅准惡瘡,一針紮下去,霎時膿血流淌,針到病除。過了一天後,龍君果然病癒身爽,又為黎民行雲降雨去了。

15、千金翼方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問世30年之後,於唐開耀元年(公元681年),又完成了《千金翼方》巨著計30卷。《千金翼方》是孫思邈取「輗軏相濟、羽翼交飛」之意,補充《要方》之不足,並同《要方》一起,「共同成一家之學」的一部專著,是他一生智慧的結晶和成果的總結。全書通篇多以方劑為主,容納了以湯、散、丸、丹等分類的可治六十餘種疾病的方劑二千九百餘首,容納了按玉石、草、木、獸等分類的藥名872種,其價值極其珍貴。據傳《千金翼方》的最後幾卷,是由他口述,由他的孫子孫溥代筆而最後完稿的。

輗軏:是指車轅與車衡相接的地方。這一句的意思是:車的平衡運行,鳥的上下翻飛。

16、海上仙方

孫思邈治好了涇河龍王的病,龍王一心要報答他,便派夜叉神出海,把他請進了水晶宮。龍王感激地向孫思邈贈送輕綃珠寶以作報答,被他客氣地謝絕了;又請他留在水晶宮裡同享洪福,也被他謝絕了;最後,龍王想到龍宮珍藏的《海上仙方》,便送給他,說:「此是龍宮所藏的秘方,乃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孫思邈十分高興地接受了。孫思邈辭謝了龍王,由夜叉神背出海去。後來,他利用《海上仙方》的秘方,治癒了不少疾病,又把這些秘方寫進《千金方》著作中,在醫學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7、巧醫唐王

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抵禦外寇入侵的征戰中,被敵軍困於一座山頭上。他在山上的水潭飲水時,由於體困頭暈,把他頭上戴的龍紋玉飾映在水中的倒影誤看成是一條小蛇,總疑心自己飲水時吞下了這條小蛇。待班師回朝後,他越想越覺得噁心,進而嘔吐,竟成疾病。宮中太醫用藥幾劑,均不能愈。魏徵又請來孫思邈為他診治。

孫思邈見唐太宗面無病容,腹中並無異物。弄清病因後,他苦苦思索:蛇若吞進肚子,症狀應更嚴重,但現在是幻覺疑惑,實為心理疾病。孫思邈先給唐太宗開了安神之藥,然後拿來唐太宗出征時戴的帽子,讓人打來一盆水,再叫唐太宗觀看。唐太宗在盆水中一看龍紋倒影,恍然大悟,消除了他的疑慮,病也就治好了。

18、導引調氣

孫思邈在終南山曾集中研究道林養性,導引調氣。他主張養性要動靜結合,按摩導引是動,調氣補瀉是靜。練靜功時,他常在空氣清新的早晨,在山間清泉旁邊的巨石上,曲腿打坐,「口吐濁氣,鼻引清氣,閉目存思,至腹中有聲汨汨然」。通過調氣、養氣排除一切雜念,完成一套動作,達到強健祛病的目的。他還對練氣的時間作了具體規定。

他要求人們善於掌握和運用幾種簡單的調氣方法,以簡馭繁,治療許多不同的疾病。

19、藥王棧道

告別了家眷和鄉親的孫思邈,來到秦嶺的主峰。太白山。太白山以終年積雪而馳名,這裡疊峰巒嶂,氣象萬千,植物中藥材十分豐富。他在太白山平時為山區群眾行醫治病,待到七八月「開山」 時節,他同山民、道士一起,背著背簍,帶著弓箭,進深山到頂峰,攀懸崖,爬絕壁,採集許多名貴的藥材而歸。

孫思邈對太白山藥物研究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現在,遊人在進山的路邊,可以看到孫思邈當年開鑿的石條石板棧道和石壁上的「藥王棧道」字樣,可以想像當年孫思邈進山採藥的艱難險阻。

20、採集五靈脂

孫思邈在太白山採藥期間,從山民口中得知有一種叫五靈脂的名貴藥材,是活血的良藥。五靈脂原是寒號鳥的帶血糞便。寒號鳥棲身在懸崖石縫裡,其糞便也散落在懸崖上,天長日久形成許多暗紅色的結塊,這就是五靈脂。要采這種藥,需要用繩索把人吊到懸崖上才能採到。那繩索除易被山石磨斷外,最危險的是被崖石縫裡出來的名叫 「飆」的大甲蟲咬斷,繩一斷,人就墜崖喪生。

對此,孫思邈苦苦思索了很長時間,終於想出了好辦法:他給繩索套上一節節粗竹筒,然後讓人們一起登上石崖頂,把繩索一頭系在樹上,另一頭系在人的腰裡,把人吊到懸崖半空采五靈脂,這樣就安全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繩索被「飆」咬斷了。

21、妙解陰陽

孫思邈畢生精研醫學和百家學說,到百歲時,已是經驗豐富,爐火純青,形成了一套精闢的醫學理論。他認為:大自然有四時五行,寒暑交替,有其變化的規律。人體和自然界同是一理。人體生理有五臟六腑,呼吸吐納,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如果陰陽失調,就會導致疾病。醫生的職責就是調節和把握人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的目的。他說:「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相信人只要善於「妙解」和調理,就會防止疾病的發生。他的這些理論是中國古代醫學史上全新的科學理論。

22、命名「阿是穴」

巴蜀一帶有個老獵人患腿疼病,發病時疼痛難忍。他多方求醫均無效果。幾經周折,終於找到孫思邈。孫思邈決心要把老獵人的病治好。但治了十餘天,針藥俱用,亦療效不佳。

他想:針灸的穴位均未出十四經內,是否此外還有可療疾的穴位?他在老獵人的腿上按壓,當壓到腿部的一個痛點上的時候,老獵人突然大聲叫道;「啊,是」,孫思邈掐住這個痛點,便在此處試行針灸。不一會兒,老獵人便腿疼減輕多了,慢慢入睡了......最後直到老獵人病癒,方高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