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10種表現,說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2024-06-12     玉兒     反饋

孩子能體會到獨處的快樂

如果你的孩子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不要輕易打擾他。

能享受獨處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專注。

這種孩子學習效率更高,更善於靜下心來獨立思考,不會輕易被外面的聲音影響自己的判斷,更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紀雄所說:

「任何成長的節點和對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須經歷獨處和內省才能到達。」

羊群結伴而行,猛獸獨自成行。

獨處,也是成長的力量。

讓孩子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有一段獨處的時間,能夠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在熱鬧中失去的,也能在獨處中找回來。

孩子總是沉浸在閱讀里

猶記得一年級新生開學第一周時,有家長在群里問老師:今天有作業嗎?

現在的一、二年級孩子,放學後是不准布置作業的,但老師還是提了一個小建議:培養閱讀習慣,每天堅持30分鐘。

因為,從小就愛閱讀的孩子,其優勢將在上中學後會明顯體現出來。

加拿大國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指出,閱讀也是有「馬太效應」的。

越愛閱讀的孩子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越強,這又進一步刺激了他的求知慾,越發喜歡閱讀。

良性循環一段時間之後,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差距將越來越大。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父母督促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父母陪讀可以激發他的閱讀興趣。

高年級的孩子能自行閱讀了,可為他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他養成每天讀幾頁書的習慣。

讓孩子「以書為友」,才是他一輩子的財富。

孩子喜歡無憂無慮地玩耍

經常有人疑惑:過去的孩子也挨罵也還挨打,為什麼心理問題沒有這麼多?

我們作為過來人都知道,小時候不但父母打,老師也比現在更嚴。

但我們小時候有更多的時間玩,一玩起來,大人的嘮叨、批評、打罵全部都拋之於腦後了,排解煩惱的機會有很多。

不像今天,孩子本該玩耍的時間全部用來刷題和學習了。

殊不知,玩是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方式。

腦科學家洪蘭說:「玩不是學習的敵人,而是學習的夥伴,是大腦成長的營養劑。」

孩子玩耍時更專注,大腦思維更靈活,而且還能在跟同齡人玩耍中發展社交能力,能多方面提高綜合素質。

所以,別再把孩子關在家裡了!

每天至少給孩子1個小時的戶外玩耍時間,10年後,你將收穫一個更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孩子懂得與人為善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80%的父母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不關心孩子「是否懂得關心他人」。

所以在錄取學生時,更傾向於錄取那些「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學生。

人品,比能力更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良善的底線,長大後很可能做出違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

輕則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危害個人發展,重則傷害他人,危害社會。

與人為善的品質也要從小養成,千萬別以為小時候沒學過的孩子,長大突然就懂了。

恰恰相反,兒童時期沒被教育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所以平常我們要教會孩子熱心助人,關心他人,鼓勵孩子主動表達善意。

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率先給孩子做好道德的榜樣。

人品好的家長,孩子也差不了。

孩子擁有讓人羨慕的好睡眠

一個媽媽發帖求助:孩子晚上翻來翻去睡不著怎麼辦?

家庭教育專家朱芳宜指出,孩子入睡困難一般是因為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緒焦慮,孩子白天情緒積壓過多,晚上放鬆時就釋放出來了,干擾得他睡不著。

二是沒玩夠,孩子的精力沒有得到完全釋放,控制運動的小腦與大腦不平衡,也會造成入睡困難。

睡不好的孩子不但影響身體健康,白天還會出現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能力下降等問題,影響學習。

孩子每天都能睡個好覺,其實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體現。

因此,家長不僅要在臨睡前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建立固定睡眠儀式,睡前給孩子講晚安故事、陪讀,或者輕摸孩子後背,幫助孩子放鬆情緒。

白天還要保證至少1小時的戶外運動,讓孩子盡情釋放情緒、多餘精力。

另外,臨睡前2小時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手機、電腦等藍光產品,避免大腦過度興奮。

晚上大腦得到充分放鬆的孩子,白天才有充沛的精力好好成長。

優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

他們善良、勇敢,自信,自覺,連睡覺也格外香甜。

既能享受玩耍時的歡樂,也能承受獨處時的寂寞,內心強大無比。

這樣身心兩健康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辛苦付出。

正如美國思想家艾默生所說: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父母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性格與命運。

願每個孩子都能學得認真、玩得盡興、活得精彩!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