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挨打」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過的是2種人生

2024-06-24     玉兒     反饋

朋友跟我分享她小時候的一件事,聽完後,我無比心疼。

有一次正吃飯,她和爸爸媽媽開心地分享學校里的趣事。 得知女兒考得還不錯,爸爸慈愛地夾了一大塊魚放她碗里,她還沒來得及享用,就聽到爸爸問:「那你的好朋友林娟考得怎樣呢?」 朋友想都沒想,就告訴爸爸:「她比我多5分。」 話剛落,爸爸突然就一腳踹她身上:「你怎麼這麼沒用,連她都考不過?」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挨打,她不知所措,只呆呆地望著爸爸,腦子一片空白。

朋友說,這麼多年過去了,她早忘了爸爸當時踢的是哪,疼不疼,但當時那時羞恥、錯愕和委屈的心情,她到現在還記得。 長大以後,她發現,自己不敢犯一絲錯誤,也生怕惹同事、領導不滿。因為她擔心,只要做錯事,就會惹來責罵或不可設想的後果。 而且,她內心特別敏感脆弱,哪怕別人一句無意識的批評,她也會難過好久。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不夠讓人滿意。 從小「挨打」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差別? 過的是2種人生。

一: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 打過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有這樣一種經歷:打孩子,一旦開了頭,就不會結束。 因為,你很難用一次打,讓孩子終身不再犯錯,永遠聽你的話。 既然打一次不管用,那你就只好打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無數次。 孩子剛開始,可能還知道羞恥,知道惹你生氣是不對的,要做個乖孩子。 但奈何,孩子調皮、犯錯是天性,他沒法控制自己永遠乖乖聽你的話。那麼,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捲土重來」,又惹你生氣。 打了一次次後,你會發現,孩子變皮實了、變冷漠了、變得油鹽不進了。 等他再長大點,他脾氣比你還大了,甚至,你都打不過他了。 這時候,打也不管用、罵也不管用,你只能兩手一攤,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二:挨打和沒挨打的2種人生 孩子從小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 我們會發現,那些脾氣暴躁、喜歡打人的孩子,他的背後,基本站著同樣暴躁、打他的父母。 因為孩子耳濡目染,他從父母那學到的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打一頓。如果一頓解決不了,那就來2頓。 他不知道,遇到問題,還有其他解決方案。他也不知道,遇到問題,除了打,還可以怎麼做? 所以,從小挨打的孩子,往往攻擊性比較強,缺乏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從小沒挨打的孩子,父母往往會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應該要怎樣做。」 那孩子就知道,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我應該避開什麼,主動去做什麼。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思路更開闊,性格也更溫和,遇到問題,更知道如何去解決。

三:讓孩子承擔後果 群里一位寶媽,發了一張圖,圖中是熊孩子將衣服、床單、鞋襪、被子扔得到處都是。床上、柜子上、梳妝檯上,哪哪都有衣物。 她問:「你們告訴我,這孩子要不要打?」 大家在看熱鬧之餘,也還是給她支了一招,我個人也很贊同這個方法——讓孩子承擔後果。 我們一般想到的後果,那就是打他一頓,他就是欠收拾。 但我在這裡說的後果,是「承擔邏輯後果」。 就是他需要承擔的,是與這件事有直接關聯的後果。 他把地弄髒了,你罰他不允許吃飯,或打他一頓,這都跟「地被弄髒」這件事,本身沒有因果邏輯。 那孩子將衣物扔了一地,邏輯後果是什麼?

就是他得將衣物復原,把房間收拾乾淨了。他要承擔的,是與這件事相關的後果。 那下次他再調皮,你也可以不用管,只要他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把事情重新做好就行。 你在省心之餘,還能收穫一個責任心強的孩子。 雖然需要你多一點耐心,但這不比你一次次大動肝火、大發雷霆來得更好? 孩子犯錯,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很多時候,是我們替他承擔了邏輯後果。 每次收拾爛攤子的都是我們,能不生氣,能不想打人嗎? 下次,讓他自己承擔邏輯後果試試~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8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76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7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