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為賊」:處於這三種狀態的老年人,會害了子孫

2024-10-05     蝶戀花     反饋

春秋時的某一天,孔子聽說老相識「原壤」的母親過世了,就去造訪。

到了靈堂,發現原壤一點都不悲傷,還在唱歌。

原壤高興地告訴孔子:「我很久都沒有唱抒情的歌了。」

孔子搖搖頭,離開了。

多年後,孔子老了,原壤也老了。

兩個老人重逢,原壤用兩腳不坐不起的姿勢,迎接孔子。

孔子長嘆一句:「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說完,用手杖擊打了原壤的腳。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學好,到老了,還是如此,這活再大的歲數,都是可恥的。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長壽的老人,應該被善待。

可凡事都有例外,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值得我們尊重。甚至有的老人,是被社會和家庭唾棄的,活著就是浪費糧食,製造混亂。

從現實來看,處於這三種狀態的老年人,會害了子孫。

01

長壽而貧窮的老人,增加子孫的負擔。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家有兒女,這是老人的福氣。在老人走不動的時候,能照顧,能送醫,體現孝道。

但是認真想一想,兒女有了,但是錢財一分都沒有,這孝順還能行得通嗎?

孝順父母,一定是要花錢的。一日三餐,看病,穿衣,哪一樣都要錢。

若是兒女賺不到錢,老人也沒有積蓄,一家人天天相伴,會有好日子嗎?應該是苦不堪言的。

因此,有遠見的老人,把養兒、積穀兩件事,同時做好。並且是從中年開始。

正如孔子說的:「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 。」

年輕時的行為,到老的時候就有了結果,兩者是一脈相承的。

我的三舅舅,在單位待過,離開單位,自己開了農機店。到了六十歲,他就退休了,也有自己的房子和存款。

三舅舅晚年,躺在床上一年多,但是子孫沒有怨言。兒女輪流送飯,金錢上不要花一分錢。

相對來說,我的大舅舅,晚年就很苦了。他從七十歲開始,要兒女派錢養老。

大舅舅生病的時候,兒女就不樂意花錢了。畢竟,幾兒女都有房貸,還有孩子要上學,這開銷撐不住。

大舅舅晚年,看了很多臉色。

我們看小城裡,真正好過日子的老人,是退休的老人。他們跳舞,打麻將,唱歌,去旅遊,都很自由。

與其羨慕退休老人的生活,不如自己想點辦法,為自己準備一份養老保險。新時代,人人可以退休,關鍵你是否願意。

千萬別等自己走不動了,才想起自己經濟方面的準備不足。沒有錢的長壽老人,變相地增加了子孫的經濟壓力,老人受歡迎的程度降低了。

02

長壽而敗德的老人,只會讓子孫蒙羞。

自媒體人「照理說事、柒言絕劇」等,講了發生在六一兒童節上的一件鬧心事。

某小區,為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安排了釣龍蝦的活動。

大人帶著孩子,紛紛趕到,現場的氣氛非常好。

忽然,有一個孩子被水管絆倒了,哭了。

一個老奶奶以為是自己的孫子絆倒了,衝過去,抄起水管朝著人群,使勁噴水。

老奶奶還大聲喊:「誰都不准玩。」

無奈之下,物業選擇了報警。老奶奶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老人「護犢心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此就撒潑,胡攪蠻纏,就沒有辦法理解了。

把公共場所,當成是自己的私有地盤,肆意妄為,引發了矛盾。老人的行為,讓自己麻煩不斷。兒女作為「親屬」,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也因此捲入是非,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處理問題。

事實上,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

為了跳廣場舞,踐踏了草坪,把音箱的聲音變得巨大;老人組織起來,去暴走,占用了機動車道;旅遊的時候,隨意插隊;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可以違法亂紀,也不怕被抓......但凡種種,都是老人是給出錯誤的引導,敗壞了家風。

老人缺德,也許不會報應在自己身上,但是子孫因此蒙羞,抬不起投來。

要知道,南宋宰相秦檜的子孫,到現在都有羞恥感,其影響是深遠的,也是痛苦的。

03

長壽而愚昧的老人,帶著子孫誤入歧途。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活一輩子,就得進步一輩子,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舊時代,思維也停留在舊時代。

如果一個老人,總是做一些愚昧的事情,也沒有什麼遠見,那麼家庭會因此遭殃。

「CCTV12融屏劇陣」官方平台上,就爆了一件費解的事情:為求孫子,六旬老母聽信「半仙」,與親家大打出手。

不說內容具體是什麼,看事情的「標題」,就能明白,一個愚昧的老人,導致親家關係破裂,還當兒媳遭罪。

一些迷信的老人,聽說孫子孫女生病,第一時間不去醫院,去找什麼亂七八糟的偏方。

一些老人,照顧坐月子的兒媳,不是用科學的方法,還用老一套,導致兒媳吃喝難受,也不能吹風,降暑等。

一些老人,盲目追求「多子多福」,若是兒媳不願意生幾個孩子,這家庭就鬧翻了。

一些老人,不去學智慧型手機,出門很不方便,總是出門就帶怨氣。

想一想,一個家裡,有一個愚昧無知,蠻橫無理,胡攪蠻纏的老人,這日子是沒有辦法過的。可是子女又不得不照顧老人的吃喝,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04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有附加條件的,關鍵是老人自己要爭氣,活成一縷陽光。

當然,作為子女,面對一個不知羞恥的老人,應該進行教育,而不是放任,更不能愚孝。

帶著老人出門,就醫,並且學到相關的知識;對老人缺德的行為,及時制止;若父母還說五十多歲,還得讓他們準備養老的條件,不要遊手好閒,不要坐等變老。

一個家庭要變好,不是一代人的責任,而是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寬。

人老了,高素質搭配長壽,才是福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