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徐渭這幅字,終於明白鄭板橋為啥甘當「門下走狗」了

2024-10-05     蝶戀花     反饋

徐渭,這位被譽為「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巨匠,其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出生百日便失去父親,生母被逐,科舉之路崎嶇坎坷,命運似乎對他充滿了不公。然而,正是這些磨難,如同烈火鍊金,鑄就了他非凡的藝術靈魂。他的繪畫,不拘泥於傳統的形似,而是以神似為追求,潑墨大寫意的技法如同一股清流,為畫壇帶來了全新的氣息。

他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筆走龍蛇,縱橫捭闔。在那個以「台閣體」為主導的沉悶書壇中,他宛如一位英勇的破局者,打破了沉寂,開啟並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將明代書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而鄭板橋,這位個性鮮明的書畫家,同樣有著不平凡的經歷。當官時為民請命,罷官後自力更生,一生耿介,三代貧困,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自創的「六分半書」,以「亂石鋪街」為表象,在書法領域獨闢蹊徑。

鄭板橋甘當「青藤門下走狗」,這絕非一句簡單的自謙之語,而是蘊含著深深的敬意與謙卑。那何為走狗?通俗來講,就是聽話乖巧,主人睡覺時負責看門,主人散步時緊跟其後,挨打不躲避,挨罵不逃跑。

鄭板橋乃是一位極具個性的書畫家,當官時能為民請命,罷官後自力更生,一生剛正不阿,三代家境貧困,實乃錚錚鐵骨之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何會甘願充當徐渭門下的走狗呢?看過下面這些內容,我似乎突然間就明白了。

這是一幅行書長卷,乃是徐渭於萬曆二十二年(1592 年)所書寫的《煎茶七類》,彼時的他已 72 歲高齡,真可謂是人書俱老。《煎茶七類》是徐渭的佳作,以簡潔文字闡述了煎茶的多個方面。

在內容上,涵蓋人品、品泉、烹點等,細緻且全面,盡顯對茶事的深刻洞察,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茶文化知識。

的這幅作品的風格帶有較明顯的米芾筆意,其筆畫挺勁而腴潤,線條富有力量感的同時不失豐腴;布局瀟洒而不失嚴謹,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有致,體現出一種自由奔放又不失法度的韻味。

與徐渭的其他一些作品相比,《煎茶七類》更多了幾分雅致之氣。它將茶文化與書法藝術精妙融合,在文字內容上,對煎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闡述,盡顯作者對茶事的深刻理解;在書法表現上,筆法精妙,流暢自然,展現出高超的書法技藝。

徐渭的書法,看似信手拈來、毫不經意,卻又極其和諧,這種境界讓鄭板橋心嚮往之。鄭板橋深知,自己的書法雖具獨創性,但與徐渭相比,仍存在差距。他的「亂石鋪街」在一定程度上有刻意為之的痕跡,甚至呈現出模式化的傾向,書法格調尚未達到一流水準。

他對傳統筆法的大膽改變,尤其是在那些高頭大軸的中堂行草書作品中,借鑑繪畫的點畫表現方法,是對晉唐筆法的創造性破壞。這種創新精神,不僅為書法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後世書法家開闢了新的道路。

鄭板橋對徐渭的尊崇,並非盲目跟風,而是建立在對其藝術深入研究和領悟的基礎之上。他看到了徐渭在坎坷命運中不屈不撓的創作精神,看到了他在藝術上的突破與創新。這種精神力量,成為了鄭板橋不斷追求藝術精進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