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生了娃之後要工作,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經濟保障,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當全職奶爸或者全職寶媽,根本不現實,除非積累了足夠的資金。
孩子出生的頭三年,重任就落到了老人身上,讓阿姨帶不放心,而且即使請了阿姨,也少不了老人的幫忙。

老人身體還可以,雖然勞累辛苦點,還能承受得住帶娃的體力勞動,這讓年輕的父母看似少了後顧之憂,安心工作。
可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問題來了,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任性,甚至對老師也打罵,老師也管不了,只能讓家長帶娃回家。

這時候,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對孩子的教育上心。3-6歲是孩子性格的養成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用心教育,孩子有改變的機會。

老人帶娃到這個年齡就該退出了,晚於這個時間,影響娃成長:
1、3歲前,老人帶娃,幫孩子減輕負擔
3歲前,父母要上班工作,白天沒空,老人幫忙帶娃,給孩子減輕了負擔,雖然有的老人帶娃,在教育方面可能會跟不上,父母和老人溝通,重點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問題,可以出把力。
教育孩子的事情,還是要靠父母,這是責任,不能把什麼事情都推給老人,當下輕鬆,以後辛苦。

2、3-6歲,老人適當退出
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老人可以適當的退出了,不然出力不討好,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跟行為習慣的形成。
孩子這個時期上了幼兒園,是各種能力和習慣培養的黃金期,啟蒙習慣培養好了,孩子一路提升,遠超同齡人。
孩子白天上幼兒園,如果父母沒空,可能會由老人幫忙接送,晚上的黃金時間,由父母牢牢把握,培養學習能力、生活習慣,性樣養成等等。

3、6歲以後儘量由父母帶
如果父母和老人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相處平安無事,對孩子的教育是加法。如果有分歧,孩子上學之後,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偏差,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好處,起負面作用。
孩子上了學,有了一定的學業壓力,老人的心態比較放鬆,對孩子沒有太大的要求,往往比較溺愛孩子。

而父母很重視,採用緊盯法,不敢放鬆,孩子天生是愛玩的,如果雙方有分歧,孩子往往鑽空子,孩子就很難管。
寫在最後
孩子3歲之後,老人適當地退出帶娃重任,可以幫忙接送孩子,照顧下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的事情儘量不干涉,交給父母來管,這是他們的責任,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