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今年56歲,在過了50歲之後明顯感覺身體不適,經常睡不好、吃不下的,但除此之外身體也沒有其他的問題,所以一直沒去醫院。
一天和老姐妹說到這事,發現她身上也有同樣的症狀,倆人相約哪天一起約個時間去醫院檢查下。
有研究發現,50歲是養壽命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或可決定未來的健康道路。那麼,我們要如何走好這個健康的重要「轉折點」呢?

一、50歲以後,進入身體養壽期
《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稱中老年過渡的55~65歲,可能會決定未來的健康道路。研究人員對多個種族的中年女性進行了20年的跟蹤隨訪,結果發現約有20%的女性在55歲時出現了健康水平重大下降。
在55~65歲這個承上啟下的階段,身體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健康。女性在這個時候正處於更年期階段,身上會有情緒不穩定、睡眠不好等問題,容易引起血壓上升、心臟不適;
男性這個階段也會有睡眠障礙、心臟不舒服等問題,這些容易引起肌肉丟失速度加快、免疫功能下降。

另外,在這個年齡段身體本身也處於多事之秋,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如若這個時候不注重身體,很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健康壽命。
人在50歲後新陳代謝會變慢,對能量的消耗也會減少,身體很容易肥胖;骨密度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中老年人的骨頭會明顯變脆,很容易骨折;再加上,年齡增加後身體各個關節的功能也容易出現問題,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等。
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去體檢各項指標都亮紅燈,疾病也紛紛找上門。
2008年美國國家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年齡>55歲的人群中78%罹患1種及以上的慢性病。在50歲之後,心血管疾病、痴呆、癌症的發病風險會明顯上升,可以說50歲之後是養生的關鍵期。

二、養成4個「懶習慣」,晚年健康更長壽
大家看過的養生知識基本是說要多運動、多吃健康食物等等,基本是強調勤。但在上了年紀之後,一些事情真沒必要做得太勤,這幾個「懶」習慣反而對健康有益。
1、懶得生氣
生氣是件對身體非常不好的事情,氣出病來也沒人可以代替。對於老年人來說,日常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必要時可以裝聾作啞,全當沒聽見。
2、懶得多吃
上了年紀之後身體的消化功能以及咀嚼功能都會下降,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穀物等,保持少食多餐的模式,每餐飯吃到7~8分飽即可,不可過度飽食。

3、懶得操心
焦慮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不良情緒,長期處於焦慮操心的狀態下,容易讓自主神經平衡性受影響、內分泌紊亂,這些都會影響到健康。年紀大了之後要注意少操心,多關注自身健康、吃好喝好就行了。
4、早起懶會
老年人在早上醒來後一定要注意不要猛地起身,要在床上躺幾分鐘活動下四肢關節,等到身體適應之後再緩慢起身。
起床後也別著急出門鍛鍊,早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空氣品質不好,且這個時候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高發期,不建議出門,一般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下午3點左右出門鍛鍊較為合適。

三、越養越傷身!4大「養生雷區」,您踩中幾個?
正確的養生方式對保護健康有一定作用,但很多人所堅持的養生方式其實並不健康,快來看看這幾個「雷」你踩了沒?
1、單一食材的奇效
相信大家都看過相關的說法:大蒜防癌、洋蔥降血壓、喝醋軟化血管等等,但這些說法均不可信。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單一的某種食物可起到治病的作用,長期只吃一種食物容易導致身體營養攝入不足,反而會影響健康。

2、喝骨頭湯能補鈣
骨頭湯是不少人認為的補鈣佳品,實際上喝骨頭湯能補的鈣十分有限。因為鈣吸收離不開鎂的助益,骨頭內鎂含量很低,且有豐富的磷元素會促進鈣質流失。再加上,骨頭湯內的脂肪、嘌呤含量很高,經常喝容易讓身體肥胖、痛風。
3、保健品替代藥品
不少人都有吃保健品的習慣,但保健品的本質是食品,針對於一些膳食無法滿足身體需求的人群可以作為膳食補充劑食用。但它起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一些號稱可降壓、軟化血管的保健品,全部都是虛假宣傳。

4、五穀雜糧更健康
五穀雜糧相較於精細米麵熱量較低、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營養也會更全面一些。但日常也不建議完全用五穀雜糧代替精細米麵,因為這類食物的消化負擔加重,經常吃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
健康的主食搭配應該包含粗細糧,而不是盲目只吃某一種。

養生是大家都需要關注的問題,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學會正確的養生!
參考資料:
[1] 《55~65歲是承上啟下的「長壽關鍵期」,這10年請做好5件事!》. 健康時報 .2022-02-26
[2] 《懶人真的有「懶福」?學會這樣偷懶,不但養生還能長壽!》. 健康時報 .2024-09-21
[3] 《人過60歲,想要長壽,務必避開這8個「養生誤區」!很多人天天都在做,越養越傷身》. 山西省中醫院 .2024-12-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