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男子深夜腰痛以為腰閃了,1天後猝死,醫生嘆息:被耽誤了

2025-03-21     武巧輝     反饋

他拒絕了這個檢查,第二天猝死!

醫生惋惜:還是被耽誤了......

一、病在心上,疼在別處

李先生今年60歲,最近因為腰痛,好幾天都緩不過來,做了幾天理療還是疼,聽朋友說腎結石也會引起腰痛,才想起就醫檢查。

一開始他掛的泌尿科,醫生看了片子後發現他根本沒有結石,後面讓去骨科檢查是不是有外傷原因,結果檢查了關節活動度,一切正常,也沒有發現其它拉扯傷。隨後醫生又安排了一系列檢查,排除了坐骨神經痛、腰椎盤突出等問題。

這一次次的排除不僅花費了不少時間精力,還得不出真實病因,不禁讓李先生開始有點不耐煩。看著李先生髮白的嘴,醫生還是建議最好再做一下心電圖,排查一下心臟原因,直接讓他氣不打一處來。

「我就腰痛,你查來查去, 查不到啥,現在還要查心臟,是不是下一步還要查腦子?」

「先生,腰痛有很多因素引起,也不排除是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如果一旦急性心梗發作,就不止是腰痛了。」

「你們醫生每次就知道說這些病,嚇唬人,我看你們就是想賺這些檢查的錢,都檢查了多少次了,趕緊給我開個止痛藥算了,真沒用。」

此時,無論醫生怎麼解釋檢查心電圖的目的,他已經打心眼覺得醫生水平不行,於是直接離開了門診。

結果不到2天,李先生突發胸悶,一度暈厥,因為發病突然,等急救人員趕到時,他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最終還是因為心肌梗塞發作去世。

可能看到這裡會有人問,為什麼腰痛會和心梗有關係?其實心梗發作前也會有很多非典型疼痛症狀。

二、4個部位頻繁疼痛,警惕心梗來「敲門」!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概要》推算,我國心血管患者數量高達3.3億,患者死亡率甚至超過惡性腫瘤。《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統計發現,心血管疾病中心臟病的死亡率越來越高,其中冠心病最高,多發為急性心梗死。

其實心梗急性發作,患者一般會有一些典型的疼痛表現,比如胸口悶痛,好像被重物壓迫感,而且這種疼痛還會不斷向左肩或者手臂等其他部位輻射,合併呼吸不暢、臉色泛白、汗多,而且症狀持續無法緩解。

此外,臨床上還有一些心梗患者也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的「疼」,這些症狀不止很難判斷,還容易被誤判。比如上文的李先生,一開始雖然只是腰痛,但隨著心肌不斷缺氧壞死,身體就會產生痛感,並刺激神經傳導給脊髓中樞,再體現到身體表面,也就是「腰疼」表現。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篇關於心梗研究中,發現心梗患者中症狀不典型的病例數達20-30%,甚至很多表現和心梗毫無關聯,但如果出現這些部位疼痛,千萬別忽視。

1、背痛

心梗發作時,痛感可能會放射到背部,引起強烈的背痛,尤其是女性心梗發作,更容易出現大範圍的劇烈背痛,患者還會伴有胸悶氣短、瀕死、冷汗等症狀。

2、上肢及左肩痛

當心肌缺血壞死,身體會發出疼痛警報,這種痛一般呈放射狀,患者會出現左肩到手臂、手指出現異常疼痛,美國猶他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曾發布過相關研究,發現經常肩膀痛的人出現心梗風險更高。

3、牙痛或下頜痛

牙疼除了牙齒疾病原因,也可能是心源性原因,比如情緒過激、過度疲勞或者吃完東西後,也會誘發牙疼,而且痛的部位無法準確定位,有時會感覺多個牙齒一起痛或者下頜都在痛,無法通過止痛藥或者消炎藥緩解,表面也沒有紅腫症狀,尤其是高齡又伴有三高、肥胖等人群,要重視可能的心血管風險。

4、上腹痛

臨床統計,有8%的心肌梗死患者有過上腹痛症狀,患者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等表現,容易被誤認為是胃腸道疾病,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齡人群,千萬別忽視這種情況。

三、心電圖是篩查心臟疾病的首選無創手段!

出現心梗早期症狀後,很多醫生優先選心電圖檢查,可能有人會覺得,心電圖只能看到簡單的曲線,作用不大,但其實臨床貢獻非常高。

首先它是最基礎也是最快能幫助醫生判斷,患者屬於心梗還是心絞痛的重要依據,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心電圖發現是否存在心律、心肌異常,冠心病、低血鉀等疾病。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電圖科主任醫師李中健介紹,別小看心電圖,在一百多年前,醫學檢查手段沒有這麼智能的時候,心電圖可是最重要的監測心臟健康的手段,直至現在,心電圖還能反映很多健康問題,比如心臟早搏、房顫動乃至心肌梗死都可以真實反饋,幫助醫生及時診斷,展開救治。

雖然心電圖在日常診治中有重要作用,但也不是人人都要做,那麼日常哪些情況要做心電圖?心電圖有哪些人要做?

1、健康體檢

很多醫院常規體檢中就包括了心電圖,而且也是必做的預防性檢查,可以初步篩查有無心臟異常,尤其是備孕人群,也要檢查,以評估心臟功能是否能承擔懷孕壓力。

2、心臟疾病的患者

確診心臟病的群體也需要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幫助監測診治效果和病情情況,臨床中對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定期進行。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