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說到做到,一個月前,她以遠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把房子賣掉了。
本來小力就在氣頭上,聽說自己的婚房被賣,眼看著還有一個月就是訂婚的日期,父母卻打算不再「資助」,他更加生氣,放下一句「以後我沒有家、沒有父母」的重話後,再也沒給劉阿姨夫婦打過電話。
就這樣,劉阿姨和兒子一直冷戰至今。

03
我問劉阿姨,真的捨得看著兒子的婚事泡湯嗎?或者是捨得兒子裸婚、婚後過苦日子嗎?
劉阿姨嘆了一口氣,說了句:「看他表現!他若認錯、道歉,以後也慢慢改正,那我說不定能給他出個首付;他若是一直這麼犟,想逼我們老兩口,那他過他的,我們過我們自己的!你還沒到老的那一天,他都這個樣,以後真不知道他能不能指望得上!」
實話講,雖然劉阿姨這樣說,但我覺得,真到了兒子結婚那天,她不可能袖手旁觀,很大程度上還是會給一點支持的。
這其實也是很多做父母的「通病」:就算被子女傷得再體無完膚,父母也終究是看不得子女受累吃苦。
總有人說:沒有狠心的父母,只有狠心的子女。
的確,生活中,多得是為子女掏心掏肺付出的父母,他們節衣縮食、任勞任怨,拼盡全力去承擔,不捨得、也不忍心讓子女受一點苦難,就算是被子女瘋狂地壓榨,他們也是把苦咽到肚子裡,默默忍受。
可是,這樣的父母換來的是什麼呢?有多少子女能看得到他們的心酸和難處,又有多少子女懂得為他們分擔一些?
太多的子女,只懂得向父母索取、自我享受,甚至一味地和別人攀比,他們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覺得父母無所不能,要啥就能滿足啥,從不擔心父母會有幫不了的那一天。

我一直覺得,很多父母在子女面前是很「卑微」的,他們把自己的姿態放得非常低,把子女捧得卻特別高。
其實,這樣的做法真的是害人害己:子女被嬌慣的任性妄為、自私自利,父母被榨取的忍氣吞聲、小心翼翼。
做父母的,替孩子著想沒有錯,想幫孩子分擔也可以理解,但真的不可過分付出,恨不得連自己的鮮血都給孩子吸。
沒有辛辛苦苦養孩子一場,到最後,還欠孩子的道理。
作為子女,也要明白,雖然你的父母外表剛強,看起來任何事都能幫你處理,但父母也有脆弱和無能為力的時候,只不過,你的不成熟、不擔當、不作為,讓父母選擇了隱忍。
你年少時,父母可以為你遮風擋雨;可你成年後,父母還要佝僂著腰、步履蹣跚地為你遮擋嗎?
父母和子女,終究是要互相體諒和關懷的,不是大家有了血緣關係,一方就該為另一方一直付出。
當父母變成了子女享樂、貪圖安逸的「工具」,或者是子女成為了父母養老的「資本」,那麼,這樣的親情,只會越來越沉重,最終走向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