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後是否犯戒?又冬天煮的素的燒酒雞可以吃嗎?是否犯戒?
天因法師答:酤酒戒裡面講藥酒不犯是針對賣的人來開緣的。生活當中用米酒入菜,這是沒有學佛前可能有這種習慣性。在酒戒當中,就是酒煮和合物,失去酒性的時候是不犯,但是我們要知道,要酒性沒有失去那就是犯。開是開你煮的酒精揮發掉了、蒸發掉了,要是說喝了還會醉,那這一方面還是犯的。另外一方面來說,從修行的角度來講,我們不養成這樣的習慣性是最好。
所以在酒戒當中的開緣,要「遍以余藥治之不差」,治療之後這個病不能好,一定非得要用酒做藥引。酒做藥引是我們中國的中醫裡面含有調和,做藥引,不是喝酒能治病,不要誤會了。所以《論》裡面講不能空服,不能單是喝酒治病,治什麼病?治貪病,愈治癒糟糕。它是當引藥,跟中藥產生化學作用,當引藥的。但是裡面一定要遍以余藥治之不差,要遍用其他的藥治療,不能夠治好,才可以用。用的時候就是在律上的規定,你在用這個酒當引藥的過程當中不能入於大眾的。
蒜在這方面的治病也一樣,就是不能入於大眾,不能用大眾僧的臥具,不能用大眾僧的洗手間。你看,開裡面還有遮,遮止不可以入眾,不可以坐大眾僧的臥具,等等的。等不吃之後,沒有吃之後,還要過七天,所有味道退除了,還要凈身,穿新的衣服,這樣才可以入眾。可見世尊對這方面雖然有開許,但是因為這些東西都不好的,不好的味道,所以都不能入眾,也不能用大眾僧的洗手間。不是說一般隨意就可以用,因為它有過患,是因為病的因緣而開的。所以我們儘量沒有什麼也不要用酒入菜,養成那個習慣性不好,只是貪一個味,那不好。所以要是沒有失酒性,它是要結犯的。
我們在講菩薩戒的時候會講到,這五辛,單食五辛、雜食,跟其他的飲食攪在一起吃也不行,那裡面會講到。酒的情況同樣的,冬天你就買一些中藥來燉補,十全大補很補,但是不用加酒就很補了。不要說吃什麼燒酒雞,素的燒酒雞,豆乾做得像雞一樣,離不開吃這個雞,頭腦裡面還有這個妄想,所以我們儘量也不要,素雞、素鴨、素魚,那個形狀都不是很好,就落印象,第六意識的薰習。雖然是那個,但是吃素雞、素鴨、素魚,你要煮就把它攪和掉,反正那是豆乾、豆包。這是第一個問題。
問: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天因法師答:酵素,在酒戒裡面有三方面的,酒色、酒香、酒味,酒色、香、味這三方面。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最主要是酒精的成分,喝了會醉的。發酵的東西那就要看程度,有的發酵起來真的喝下去頭暈暈的,臉都紅了,那個有酒精的成分,不可以喝的;要是沒有,不會,那是可以。所以基本上來說,酵素就是要看它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來斷定可不可以飲用。現前有這個養生的,提倡養生,做所謂的松露(松樹的葉子去浸泡的),它可以通血氣,這些要發酵過的,發酵的東西,或者是梅子,梅子去浸泡,發酵過的,酒精的成分有了,都不可以喝,喝了會醉人的。在律文裡面講,喝了會醉人的都不可以喝。另外一種,它的體是酒,喝了不會醉,但體就是酒,像雞尾酒,它很淡的,你喝不會醉,但是它就有酒精成分,也不可以的,不可以喝。
問:請問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天因法師答:跟前面所回答一樣,失酒性就不犯,要沒有失酒性就會犯。再一點就是說,我們有那樣的習慣,家裡面有放酒,有放酒,其他的人來,有時候難免會有疑心,單是當料酒嗎,或者本身自己也喝一點?所以家裡面不要有酒,不要有這些東西,不要讓人有所懷疑,這是最好的。就著那個習氣這方面我們就不用,因為加這些只是貪那個味,吃清淡一點吃習慣了,粗茶淡飯也很好。
問:第十,送禮中的巧克力裡面有甜酒,或者吃到含甜酒酒心的巧克力是否犯戒?
天因法師答:這巧克力,洋人有時候變花樣,裡面用酒,裝酒,這些基本上是不能吃的。你吃到了,第一個來講你吃到了發現有酒,吐掉,吐掉漱漱口。誤吃的情形,酒戒當中誤飲的情形不算犯。但你吃了,你知道有酒再吞下去,那就會犯了。前面吃,知道了吐掉,吞下去的部分就不算犯,因為前面沒有心,所以它不會構成犯戒。後面知道了就有心,知道是酒,所以有心。酒,酒想,咽咽,吞一口、吞一口都一個罪的;不是喝了一大罐才一個罪,吞一口吞一口都一個罪。所以就是以我們知道之後再吞咽才算結犯;不知,誤飲的當下那個不算犯,但是要吐掉,馬上處理掉。
在律裡面眼睛有病,或用酥油灌鼻子。基本上佛在世的時候酥油很好用的,酥油是上等的東西、貴重的東西。耆婆就像我們中國的華佗一樣,他為人家開刀,他不用麻醉的。有一個人頭裡面有蟲,犯頭痛,醫生給他把脈只有七天的壽命。七天的壽命怎麼辦?後來就去找耆婆。找耆婆,耆婆怎麼給他開刀?就說你這個頭裡面是有蟲,所以你的壽命七天,把蟲拿掉就好了。那怎麼辦?要開刀,就拿酒給他喝,喝了之後就醉了,醉了他就開刀,用斧頭把頭剖開,然後把那些眾生把它取出來,就給他親戚看,你看就是這些蟲。把腦袋瓜又合起來,然後用酥油把它抹起來,幾天就好了,癒合的時候沒有疤痕。耆婆非常厲害的。
佛在世的時候因為福報大,聖人在世福報大,所以有耆婆。耆婆最初是不給在家人治病的,他的發心就是給出家人治病而已,在家人是不可以治病的。後來在家人因為有病找不到好醫生,就偷偷的去出家,出家是為了治病,治了病之後就還俗。耆婆就很苦惱,就到佛的地方去,就告訴佛,就遮止,不是真正發心出家不可以剃的。所以耆婆也有他的個性。他是頻婆沙羅王無畏王子的兒子。
問:第十三,第五酤酒戒中講到,「藥酒雖亦希利,不能亂人」,(雖亦希利,不是希倒,希利,不能亂人,不犯。我們剛剛講的,對賣給人來開緣的)。在此請教,家裡自製的洋蔥泡紅酒,對治療老花眼是非常有效的方子,請問受過五戒、在家菩薩戒的居士可以飲用這個酒來預防或者治療老花眼嗎?
天因法師答:預防是完全不可以用。治療的話那就要普遍用其他的藥,不能治療的時候才可以用,非得要用這種藥治療不可的才可以用,不然也不可以用的。藥酒的情況也一樣,保養的都不可以用。治病的話,其他的藥能夠替代的,都用其他的藥來治療,要真的沒有了,其他的藥不能治療,唯獨藥酒,才可以開緣的。
這些戒條都要嚴格的守持。我們對於法因為不能生起尊重的心,所以我們那個虛妄分別心它不能放下的,所以我就用了,那你這樣的習氣,那種煩惱始終不能斷。你要說你嚴格的守持,漸漸的那些煩惱習氣就漸漸斷了,最初勉強,到後面就很自然。持戒本來是這樣,對治習氣煩惱,最初是勉強的,有一些勉強,但做到最後就自然了。
因為什麼?因為所有的都是由薰習而來的。凡夫的本來面目不是這樣,本來面目是清凈大光明的境界,我們現在這些都是假相,都是薰習來的,由業力所幻現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都是由我們的心所薰習出來的,沒有哪一樣是真實的。所以你學習佛法最初勉強,到後面就是自然的。觀一切法空最初不會觀,怎麼觀?觀不起來。但是你久久的薰習,你就會觀察了。念佛最初念得不熟,但念久了就純熟了,同樣的道理。所以這些都是要嚴格去守持它,沒有吃會死,那這樣你就開緣,要是沒有的話,那就儘量好好守持它。
問:別人送酒給你該怎麼處理?
天因法師答:把它收下來然後倒掉。在家居士有問,以前收藏了很多的古董酒,一小瓶一小瓶的,學佛之後怎麼辦?很貴,XO的,很貴,怎麼辦?倒掉。倒掉還要用水把它做稀釋,不然底下的蟲會醉的,你要做稀釋。倒掉,沒有什麼可惜的,那些錢不值得我們持戒的功德。在戒法裡面講,說你用財物的布施,不及持戒的功德,因為持戒的功德是遍法界的。我們一條戒,你看受戒的時候,你緣境發菩提心,所緣的境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這一條殺戒,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所有眾生之類,乃至地獄道的眾生你都不殺。你持一條戒,功德就遍十法界,所以持戒的功德大。財物的布施是有局限的,而且財物的布施會起煩惱,會生起煩惱。怎麼講?得到你的生歡喜心,沒有得到的起煩惱心。但是持戒布施就完全,所以持戒的功德它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