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這座繁華都市的一隅,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且引發社會深刻思考的案件。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進警察局,口中喃喃自語:「我殺了我兒子,你們判我吧!」 這簡短而沉重的話語,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也拉開了一段長達四十多年的家庭悲劇的帷幕。
故事要回溯到 1974 年,黃蘭在滿心期待中迎來了自己的二胎兒子黎國恩。然而,孩子的誕生並未帶來喜悅,他出生時呼吸微弱,被診斷為大腦軟骨頭髮育不全,在保溫箱中度過了艱難的十幾天。黃蘭懷著母親的慈愛,悉心照料,滿心盼望著孩子能逐漸好轉。可命運並未眷顧這個家庭,兩歲的黎國恩仍不會走路說話,動作遲緩、表情呆滯,最終被確診為唐氏綜合症,且病情較為嚴重,這意味著他將終生需要他人的悉心照料,無法自理。 黃蘭並未放棄,她帶著黎國恩輾轉全國各地的醫院,四處尋醫問藥,嘗試各種康復訓練,但一切努力都未能改變孩子的命運。隨著黎國恩的成長,照顧他的難度與日俱增。黃蘭本是無線電廠的員工,為了全身心照顧兒子,她在 47 歲時毅然選擇提前退休。好在工廠領導體諒她的難處,為她的大兒子安排了工作,大兒子也順利成家,兒媳賢惠善良,時常幫著照顧黎國恩,一家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給予黎國恩溫暖與關愛。
然而,歲月無情,黎國恩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曾經還能在攙扶下行走的他,突然無法站立,只能臥病在床,肌肉逐漸萎縮,牙齒脫落,褥瘡纏身,每況愈下的身體讓他飽受折磨。黃蘭雖拼盡全力,卻也深感力不從心。2013 年,黃蘭的老伴因過度勞累離世,這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自己年事已高,基礎病纏身,高血壓、心臟病時刻威脅著她的生命,她不知道自己還能照顧兒子多久。 社區醫院和義工曾多次建議黃蘭將黎國恩送往福利院,但她考察後始終無法放心。在她心中,兒子是自己的責任,她曾堅定地表示:「我活一天,就對他負責一天。」 可現實的殘酷卻不斷侵蝕著她的信念。黃蘭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愈發虛弱,她時常呼吸困難、心跳加速,預感自己可能會先於兒子離開人世。她陷入了深深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她實在不忍心將兒子交給別人照顧;另一方面,她又不想讓大兒子在自己離世後繼續承受照顧弟弟的重擔。在極度的痛苦與無奈之下,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 結束兒子的生命。
黃蘭開始每天從社區醫院領取安眠藥,積攢了 60 片後,她將藥碾碎沖水加糖,喂給黎國恩喝下。看著兒子漸漸陷入沉睡,她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解脫的釋然,又有深深的愧疚。為了確保兒子不再受苦,她拿起枕頭捂住了黎國恩的口鼻,直到他停止呼吸。隨後,黃蘭在大兒子的陪同下前往派出所自首,她平靜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無盡的疲憊與無奈。 這起案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深刻反思。從法律角度來看,黃蘭的行為無疑構成了故意殺人罪,但她的犯罪動機卻充滿了無奈與慈愛。法律在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時,必須在維護法律尊嚴和體現人文關懷之間尋找平衡。最終,法院啟動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程序,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判處黃蘭有期徒刑三年,緩期 4 年執行。這一判決結果既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又兼顧了人情冷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