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太多,卻總覺得沒得穿?也許你只是還沒開始整理內心

2025-04-08     玉兒     反饋

伍爾夫在《奧蘭多》曾寫到,「他們說,看似無關緊要,其實衣服的功能絕不僅僅是禦寒。衣服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衣櫥里藏著你的前世今生——那些未拆的吊牌、過時的毛衣、不再合身的連衣裙,都是時光的琥珀,凝固著某個未曾釋懷的自我。

掛衣架、收納盒、沙發、床邊...家裡到處都是衣服,看起來多,找起來很難,而提到「衣櫃的整理、收納」,疲勞的上班族可能覺得「很累、沒時間」。還有各種理由:房子空間小、衣服太多整理成本高、戀舊/愛收藏所以捨不得扔......更別談衣櫃內的收納整理了。

我們不是沒時間收納,我們是沒識別出應該整理的契機。每一次找衣服耽誤出行、不滿意搭配被迫改變風格、感覺衣櫃髒亂最後拿了一件衛衣出門…...這些都是整理衣櫃的契機。衣服是我們用來表達自我內心、外界身份的好幫手,而整理衣櫃,能進一步幫助我們接近我們目前生活里自己想要實現的樣子。

整理、收納衣櫃,至少6個好處:

節省時間:整理後,減少了我們早晚決策疲勞。衣物取放、搭配更快捷。

節省開銷:整理後,發現了被自己遺忘的衣物,也許恰好就是自己現在購物車裡的。

增加收入:整理後,不合適的衣服可以有效流轉給他人,建立新聯繫,還能獲得收入。

從擔憂中解放:收納後,能具體知道自己擁有的衣服數量。知道自己哪類衣物夠用,哪類衣物只要自己瘦了就能穿上,生活煥然一新。

保持健康:收納後,衣櫥從雜亂擁擠變得井井有條,每件衣服都能有呼吸的空間。我們穿上它,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更好了解自己:煥然一新的衣櫃,幫助我們確認我們的核心形象,進一步接近我們的理想生活。

到處都是衣服不知道如何下手?第一步應該是減少衣服數量,縮減收納空間,把真正需要的衣服集中在衣櫃內,便於自我管理。

第1步:打開衣櫃——溫柔確認"我是誰"

打開衣櫃前,你覺得自己目前擁有多少件衣服?《納尼亞傳奇1:獅子、女巫、魔衣櫥》里,露西打開衣櫥,通向了另一個世界。一個整理好的衣櫥,能有指引人通向內心世界的魔力。來到這世上我們孑然一身,不同的衣服滿足了我們不同時期的理想身份。隨著經歷、社會角色、人際關係、生活環境、趣味、審美等變化,我們對自己理想形象的構思有一定程度的動態調整,漸漸的,我們擁有的不是衣物,而是無數個平行宇宙中的自己。

現在我們打開衣櫃,一件一件的拿出來,鋪在床上:看看外套、內衣、禮服、鞋、帽、首飾、包、配飾…..這不同的大類里,哪幾類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去掉重要場合出席的貴重衣物和珠寶首飾以外,哪些是我們至少一到三年都沒用過的?準備一個大口袋,把它們放進去。

慢慢就會發現新大陸:未拆吊牌的新衣服,是我們特定時期投射的人設——更瘦、更精緻、更耀眼的自己;舊衣服或上一份職場裝束,是自己把自己還困在過去、困在舊身份的憑據;為了迎合某種場合的昂貴衣物首飾,是我們為了滿足別人期待而套在自己身上的繭,穿久了容易自我消失。這些衣服都代表過去某段經歷的自己,同樣可以把它們放在一邊。

現在再看看,剩下的穿得較多的衣服,他們幫助你扮演了你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哪一類衣物較多?他們是否符合你目前的人設重心?此外,不同的類型也提前決定了你不同的收納方式。如果職場衣服較多,易皺需要熨燙,意味著會占據更多懸掛區的空間、裙子同理。休閒運動的專業裝備較多,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獨立的收納盒做區分。出席正式場合的衣物較多,意味著帽子、首飾搭配也需要占據一定的空間,衣櫃的邊角要預留一定縫隙。

直面衣櫥,等於直面內心。每一件沒被我們好好使用和對待的衣服,都是沉重的束縛,現在我們開始選擇給他們自由。

第2步:勇敢捨棄——衣服別"囚禁"在衣櫃里

被我們留下的衣服,一定是比其他衣服更懂我們內心的需求,也更貼近我們的核心身份。哪類衣服最多,代表我們對它有更深的心理認同。比如職場類衣服多,表示更重視邏輯與秩序。運動休閒(比如登山、滑雪)等衣服多,表示更需要對外界的探索。內搭、襪子、睡衣等更多,表示我們很看重內心的舒適。

不要因為嫌棄、厭恨的心態,去扔掉或淘汰我們的衣服,冷靜幾分鐘,再做捨棄。有必要的話,穿上在鏡子前看看,它還符合你當時購買的預期嗎?一件衣服給我們的具體價值,通常和職場、社交、自我追求的動機有關。知道自己要什麼,購置衣服時通常不會花過多時間,而盲目跟風、迎合他人時購買的衣服,堆疊在衣櫃里容易製造內心的混亂,也阻擋了我們進一步和真實的自我連接。

長時間(如一年)都沒穿的衣服,和不符合預期的衣服,和不合適的關係一樣,我們應當切除。除了直接扔掉,讓衣服離開方式可以有很多種:

在小區群里發低價出清或贈送衣物、發布朋友圈同城領取、豆瓣出郵費送小組流轉給異地需要的人。

需要低價轉賣,可掛閒魚、多抓魚。

衣服較多時,可以用飛螞蟻下單,有人上門領取。

讓衣物去該去的地方,繼續溫暖其他人,是收納者的修行。

第3步:合理分區——衣服與生活同步流動

衣櫃直接和自己展現的形象(也可以說是時尚)有關。感嘆「沒有穿的」不是說真的沒有衣服,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衣服,所以整理衣櫃的一個基礎要訣就是:我們得一打開衣櫃就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衣服,一目了然。

如此一來,合理分區很重要。大部分整理收納好的衣櫥,通暢有懸掛區、收納盒區、櫃門邊小物件區等等,而衣櫃高中低又有不同的分區。一眼過去知道哪些東西在哪個位置,方便尋找的同時也方便搭配。

這樣做之後,每到換季時,簡單把衣櫥里分區的部分進行騰挪,在拿取方便的同時,還能更快做好次日的穿搭準備。而騰挪有時候又會伴隨淘汰和收納,衣櫃能得到進一步的整理,有時間可以把衣服分類拍照,外出逛街想要購買新衣服時拿出來確認,知道自己現有的衣服數量,也能提前做好搭配。

暫時不穿的衣服,建議用收納盒來把衣服疊好後放進去。透明材質的收納盒更能直觀展現被收納的衣物,節省時間翻找衣物的同時,還能讓我們拿取更方便、安心。同時,懸掛的衣物空間有限,除了選好衣架,還要考慮別讓衣物拿出來皺巴巴髒兮兮,必要時選擇七分長的防塵罩,能從袖子識別出是哪些衣服,又能讓衣服保持乾淨整潔。如果你的柜子沒有自然分區,一個可伸縮層板,可以讓空間得到更好利用。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