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絕不和父母同住」,未來兒媳的話讓她心生一計:我有個條件

01
一個阿姨給我講了一件事,然後問了我一個問題:
這個阿姨,暫且稱為陳阿姨,她自稱壞了兒子的婚事,但她不後悔。
陳阿姨的兒子有一個談了一年半的女友,一周前,兒子特意定了個酒店,打算讓兩方父母坐在一起商量一下婚事。
對於未來兒媳的情況,陳阿姨也有所了解:她工作穩定,靠自己考上了省城的一家事業單位,下面還有一個同樣未婚的妹妹,雖說家裡條件沒陳阿姨家好,但父母在縣城有一家經營了五六年的店面,儘管賺不了很多錢,但父母的養老不成問題。
至於未來兒媳那個人,陳阿姨的兒子曾帶她來過家兩趟,高高瘦瘦的,話不多、文靜,有眼力勁兒,絕不是笨拙、不機靈的人。
陳阿姨覺得兒子29歲的年紀了,既然不用家裡催,就主動提起了婚事,那未來兒媳肯定是有些優點能打動他的,兒子都很歡心、沒異議,那陳阿姨作為母親,自然也不該多管閒事,只要未來兒媳人品好,能和兒子踏實過日子,那就行了。
也正因為此,聽到兒子的安排,陳阿姨和老伴兒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她也很想看一看未來親家是什麼樣的人,真是兩家人都不是多事兒的、能合得來,那麼,儘快把兒子的婚期定下,也是好事一樁。
當然,兒子要是結婚了,必然是要做些準備的,陳阿姨為此也在心裡計劃了給兒子都提供哪些東西,原本她覺得自己羅列的條件也不算磕磣,沒想到的是,真到了跟前兒,她還是被未來兒媳的話驚到了。

那天見面,陳阿姨和未來親家先是互相問候了一下,接著便進入了正題。
陳阿姨給的條件是,給兒子付個首付,車子15萬左右,彩禮15萬以內都能接受;至於孩子一事,她不催生、不重男輕女,什麼時候生、生幾個,全看兒子和兒媳的決定。以後有了孩子,讓她上門幫著帶,她就去,若是不讓她幫忙,那她就每月給點資助,但只會幫到孫輩一歲,因為養孫輩也不是她的責任,她還要給自己和老伴兒的晚年做打算。
未來親家沒說行、也沒說不行,口口聲聲地表示他們老的不過多插手、要看孩子們的想法,強調的最多的一句也是「只要好好對我女兒,不讓我女兒受委屈就行!」
就在陳阿姨在心裡感嘆,兩家人都好說話,婚事看來是板上釘釘時,一旁的未來兒媳清了清嗓子,開了口:
「那個,爸媽,叔叔、阿姨,既然你們都溝通了,我想我也應該站出來說一下我的想法。
是這樣,我和阿亮呢,都還年輕,能力有限,也沒攢下什麼錢,雖然我們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賺的不多,以後真是過日子,壓力必然也不小,所以,房子的事,能不能全款?這樣真是有了孩子,我們的壓力會小一些,也能避免因為缺錢而鬧矛盾。對了!房子寫阿亮的名字就行,我也不去想著加名字、占個便宜啥的。再者,彩禮錢15萬,要留給我父母,他們就我和我妹妹這兩個女兒,我嫁出去後,離家也遠,以後父母生病、有困難,很難盡孝心。最後,婚後絕不和父母同住,沒有事時,父母也不要動不動就往家來。這個父母,包括雙方父母,因為兩代人畢竟生活習慣不同,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時間長了,肯定會有摩擦、衝突,到時候弄得家裡雞犬不寧。」
未來兒媳的話音剛落,陳阿姨還沒反應過來,她身邊的兒子倒是非常豪爽地答應了,「當然行啊!媽,我們在省城上班,不像在老家那麼自在、輕鬆,房子的事是大頭,只要解決了,往後肯定沒啥大的壓力了!就辛苦一下媽和爸,付個全款唄,哪怕不買市區,買個位置偏一點的、面積八九十平的就行。咱們不住一起,省得你嘮叨我,也省得我再看不慣你,這樣多好啊!」

想到未來兒媳的話,再看一看兒子討好附和的態度,陳阿姨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說得那麼輕鬆,買個全款房,按兒子工作地的房價算,買個兒子和未來兒媳所要求的房子,至少也要準備一百三四十萬,她和老伴兒可以拿出這些錢,但再加上車子、彩禮和婚禮、五金之類的,她辛辛苦苦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就花完了!以後真是她和老伴兒遇到事了、急需用錢,就兒子和兒媳的工資狀況,會拿出錢給她救個急嗎?再者,她和老伴兒沒有錢傍身,以後是不是就得看著兒子的臉色度日了?兒子真能指望的上嗎?
越想,陳阿姨越是後怕,她沉默了一會兒,心生一計,笑著回復了未來兒媳:
「既然小蕊都這樣說了,那我也有個條件:
我可以不和你們年輕人住一起,也可以全款買個房子,但買的房子只寫我一個人的名字,而且你們每月還要給我付房租,不需要太多,1500塊就行。我們老的體諒你們年輕人不容易、壓力大,你們年輕人也要理解我們老的,越是年紀大,身體就越是容易出問題!小蕊你說結了婚,你離家遠,父母生病或者有需要了不能盡孝,讓把彩禮錢留給父母,那小亮對我們呢?小亮離我們也遠,他也不留老家發展,結個婚我又把手裡錢全拿出去了,他要怎麼對我們盡孝心呢?你們花著我的錢,又對我提不完的要求,卻從未想過該如何給我一點回饋,這樣真的好嗎?」
沒有想到陳阿姨會這樣說,未來兒媳變了臉色,她看了看陳阿姨的兒子,有些不滿,「阿姨,您說這話就太不合適了吧?您要回饋可以找您兒子要啊?憑什麼找我呢?再者,我說買全款房,也沒讓加我的名字,您還不甘心,想防著我,又是只寫您一個人的名,又是讓每月付房租,既然如此,您還娶兒媳幹什麼呢?自古以來,沒有男方娶妻不準備房子的道理,更沒有娶了兒媳婦,還讓兒媳婦付房租的說法,您覺得您作為一個母親,對自己兒子婚事都能如此計較,真的合適嗎?」
陳阿姨笑了,她又解釋了兩句,大意是她沒說不買房子,只是說首付一套房,是女方怕壓力大,非要全款買個房,那既然要她掏那麼多錢,她肯定要做好規劃的,畢竟錢可不是大風刮來的。
然而,不管陳阿姨怎麼講,未來兒媳都沒能聽進去,她和她母親小聲說了幾句話後,扔下一句「再說吧」,便不顧陳阿姨兒子的解釋和挽留,大步離開了包間。
就這樣,婚事沒談成,兩家人傷了和氣,陳阿姨的未來兒媳也和她兒子鬧起了分手。

02
兒子也勸了陳阿姨,讓她點頭答應,稱她和她老伴兒的退休金也足夠花了,何必非去計較那麼多!
對此,陳阿姨也放了話,她支持兒子結婚,也不干涉兒子娶誰,但買房她只會付個首付,絕不會全款,不會把自己以後的保障全都放在兒子和未來兒媳的良心上。
陳阿姨問我,「現在的兒媳婦就那麼的討厭婆婆嗎?婆婆在兒媳眼裡,難道就只是花錢時想起來、無用時就不聯繫的存在嗎?我自己也曾是別人家的兒媳婦,也理解婆媳關係難相處,但我真是接受不了,你花著我的錢,卻還如此排斥我、不讓我住我自己掏錢買的房子。怎麼我自己花錢娶兒媳婦,還得處處卑微地付出呢?」
說實話,現在的確有不少的兒媳婦,是拒絕和公婆住一起的。
她們中有些人,確實是害怕會產生婆媳矛盾,想要有分寸、有距離地相處;當然,也有些人,就是自私,需要花錢出力時想起了婆婆,但該她們自己為婆家做什麼時,卻又以「保持距離」為藉口去推脫。
我個人是認為,如果一個女人對婆家要求很高,那麼,自己也要拿出對應的態度去「回饋」婆家,就像結婚買房這件事,你要求婆家全款買,卻又特意註明婚後「絕不能」和公婆同住,連去你家,也要少去,這換做任何一個做父母的,心裡都不會好受吧?
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了多少年的錢給了兒子娶妻,結果新媳婦還沒進家,就立了規矩,還特別堅決地表示「絕不」怎樣怎樣,這樣的人真是娶進了門,會好相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