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女不聽父母勸,執意下嫁,卻因一句話讓男友「打了退堂鼓」

01
提起婚姻,以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雖說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但還是少不了要聽一聽父母的意見。
有些年輕人選擇一段姻緣可能只憑個人喜好,覺得有情就能飲水飽,可長輩不同,太多的父母在子女婚嫁方面,首先考慮的就是要「門當戶對」。
不得不說,門當戶對的婚姻不敢講一定就能幸福、美滿,但兩個人不會在物質方面有「小心思」,不存在誰高攀誰、誰扶貧誰。
記得亦舒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放眼看去,世上普通人多,你我他,通通相貌平平,才學馬虎,家境平凡,堅持在某一超水準範圍內尋找伴侶,恐怕會終身失望。柴米夫妻比神仙眷屬容易做,門當戶對,毫無顧忌,培養熟悉、可靠、舒服的感情,誰也不必愁配誰不起。 」
的確如此。
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若是兩個人相差太多,暫且不說誰占誰便宜、誰吃虧,兩個人評判事情的標準和處事的方式都會截然不同,短時間的磨合下,一方還願意遷就、讓步,若是時間長了,差距大的一方始終追不上另一方的腳步,那會不會因此生厭、生煩?
不管男女,在婚姻大事上,還是要聽一下父母的意見,因為很多時候,愛情會讓人失去理智,也會讓人刻意去放大對象的優點。雖說父母可能不會和子女有一致的觀點,但在人品方面,父母還是比子女要「看得准」的。
找一個和自己條件不對等的對象並不可怕,但若是對方人品不端正、心思不正,那麼,最終受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02
今天案例的分享來自於一位女讀者徐英(化名),她原本定在今天大婚的,但因為一句話,婚事不但泡了湯,而且和男友還有了衝突,兩個人沒說分手,也沒說不分,但狀態就像是已經沒有關係的陌生人。
對於自己目前的情況,徐英非常的失落,她稱自己完全是「咎由自取」。
「覺得自己現在就是一個笑話!我一直抱著和他堅定過下去的心態,他呢,倒好!根本就不是圖我這個人!枉我一直給我父母誇讚他人多麼多麼好,枉我心心念著要嫁給他!誰知道到頭來,竟是我自己傻!我真是蠢啊!也真是對不起父母,當初為了這麼善變的一個男人,我狠狠地傷了他們的心!」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徐英如此罵自己呢?
說起來,就要提一提那個未能成為她丈夫的男友大齊了。
大齊和徐英相識於一場相親活動,兩個人年齡相仿,同一所大學畢業,且又都是在體制內工作(不同的單位),因為有很多共同話題,兩個人志趣也相投,為此,聊了一段時間後,兩個人便熟絡了起來。
大概來往半年後,見大齊遲遲不開口,徐英便主動提出做男女朋友,雖說大齊以「差距有些大」為由拒絕了兩次,但最終,在徐英「你能靠自己在城市安定下來,就說明你有能力,我相信你、也看好你」的遊說下,大齊還是點了頭。
兩個人在一起的那段時間,生活中,大齊非常的體貼,工作上,他也很是踏實、積極,總之,他給徐英的印象是一個話不多、嘴不甜,但本分、實在、努力的大暖男。
也正因為此,今年八月中旬,趕在徐英過生日時,她帶大齊去了一趟家裡,彼時她和大齊已經處了一年半,也到了見家長的時候,她想著向父母介紹一下大齊,爭取得到父母的認可,也好再談接下來的婚事。
然而,沒想到的是,母親當天不顧是徐英的生日,不但發了很大一通脾氣,說徐英自己拿好了主意、只是通知家裡,而且還當著大齊的面表示,他們兩個很不合適,不如趁早斷了,省得往後處的時間越長,到時候越是難捨難分。

母親的態度讓徐英很是生氣,雖然她沒有明說原因,但徐英心裡明白,肯定是嫌棄大齊家裡條件不好,以後不能給她家助力。
果不其然,母親事後又找到徐英,好言好語地勸她,和大齊談戀愛可以,但絕不能結婚,大齊來自於農村,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妹妹,暫且不說不指望他以後能為徐英帶來什麼,光是家裡這一大堆人,以後結了婚,都有徐英受的。
再者,大齊人好,但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又是怎樣的人?以後會不會拎不清,遇到什麼事,就進城託大齊辦事?
「咱們家雖然不是多有本事,但好歹能護著你一直安穩、踏實的過日子,絕不會拖你後腿!可你想過大齊沒?他帶著一大家人的期望在城市安定下來,以後絕不會輕易就能脫離家裡人的掌控!到時就他那些親戚,也夠你煩心的!你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喜歡有分寸的與人相處,但大齊不是,他有弟弟妹妹,早都習慣了不分你我、一團和氣,你們成長環境差距太大了,肯定過不到一起!咱不說找個多好的,但不能下嫁吧?至少找一個和咱家差不多的,到時候兩家父母還可以一起幫幫你們!」
徐英聽不進去,她覺得母親就是勢利、看不起大齊,就是想讓她找一個能給她家帶來「好處」的一個人。
她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後來,見母親態度堅決,她又開始和母親冷戰,不吃母親做的飯,不和母親說話,只要休息,就一定不會呆在家裡、跑出去找大齊,甚至中秋節當天,她都沒有在家陪父母吃飯。
這樣僵持了一個多月後,母親最終低了頭,她稱可以不干涉徐英的婚事,但她也有一個條件:徐英既然要求婚事自己做主,那麼,不管是錢還是力,都不能讓父母出,以後徐英不管過得好或壞,父母都不會管。
見母親把話說到這份上,徐英雖說心裡不舒服,但想到母親讓了步、不再逼迫她,她還是發自內心地開心。
為了防止母親反悔,趁著十一假期,徐英去了一趟大齊的老家,和大齊以及他父母商量了之後,急匆匆地定下了婚期。

眼看著婚期一天天臨近,雖說大齊家以「孩子多、壓力大」為由不能給自己準備什麼,只願給十萬塊錢的彩禮,一切都簡單著辦,但徐英還是非常興奮。
她想了想,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不被父母祝福,也不想因為結婚和父母鬧太僵,因此,便嘗試著開導父母,與父母緩和一下關係。
當然,這邊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那邊,徐英也不忘叮囑大齊。
婚禮前三天,在安排大齊要細心一點,別丟三落四後,徐英停頓了一下,很是鄭重地說了一句話:
「我不顧父母的勸說,執意要嫁你,以後你可不能背叛我、做一些讓我傷心的事情,不能讓我跟著你一直過苦日子!你要有點骨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沒選錯人。還有,我告訴你,我可是給我父母簽了個協議、也按了手印兒,以後不管過得多難,都不能向他們伸手,不能找他們要一分錢,更不能托他們幫我們搭線辦事!你可別讓我食言,我們一定要靠自己讓我父母刮目相看!」
原本徐英的意思是,尋求大齊的安慰和承諾,希望大齊能給她點動力,畢竟走到這一步,未來是苦是甜,她都不能後悔,更不能讓父母看不起,可沒想到的是,大齊沉默了一會兒後,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問她,簽了什麼協議?為什麼沒有提前和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