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三要訣: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深度好文)

2024-06-03     玉兒     反饋

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親不缺位,悉心陪伴;母親不越位,學會放手;家庭關係不錯位,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唯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好孩子。

每個孩子降臨到這個世上的時候,都是白紙一張。 有的父母往上面畫花,那麼孩子就會綻放;有的父母往上面潑墨,那麼孩子將潔白不再。 父母的行為,就是勾勒孩子人生的那支筆。 為人父母要想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千萬不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犯錯誤。

父親缺位 輸掉了孩子的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人,總是媽媽。 每當媽媽告訴爸爸,並希望和爸爸一起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卻往往是: 「我工作這麼忙,哪還有時間管孩子,你自己看著辦吧。」 殊不知,有些教育是媽媽無論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所說,母性代表了情感,而父性代表了規則。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的陪伴,那麼當他長大以後,往往會缺乏理性和目標,甚至破壞規則和邊界。 成龍曾在採訪中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他想去學校接兒子放學,可站在小學門口,卻左等右等也不見兒子的身影。 回家後,他質問兒子是怎麼一回事。 兒子卻低著頭不看他,過了半天,才悶悶不樂地說道:「爸,我已經上中學了。」 多年後,談及父親時,房祖名說道:「我的記憶里沒有父親的身影,連背影都沒有。」 父親的缺席給房祖名的內心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痛苦,長大後的房祖名開始一次次地尋求刺激、突破底線。 直到2014年,房祖名因吸毒被捕。 而成龍,也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兒子的內疚和虧欠。

可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疏於陪伴,那麼等孩子自顧自地長大了,父親便喪失了教育孩子的權利。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對父親的抗拒,父親再多的忠告和規諫,孩子都將聽而不聞。 我的鄰居李叔,也是一位「沒時間」管教孩子的父親。 他是一位貨車司機,平時很少回家。 難得休假一次,還沒在家待上兩天就要往棋牌室里跑。孩子纏著他要給他念課文,卻被李叔不耐煩地一把推開。 幾次下來,兒子便不找他了。 直到兒子上初三那年,李叔突然接到了派出所打來的電話,說兒子參與「火拚」,把人捅成了重傷。 李叔趕到派出所,狠狠給了兒子一記耳光,兒子卻突然暴起,沖他大喊:「從小到大你都沒管過我的死活,現在你有什麼資格打我?!」 看著眼前有些陌生的兒子,這一刻,李叔滿肚子的指責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了。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親偷懶,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正如董卿所說: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教育是一場無法重來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如果父親不能親力親為,那麼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未來都將變成一生的遺憾。 教育一旦錯過了最關鍵的那幾年,之後再怎麼彌補都將無濟於事。

母親越位 孩子未來的路走不遠 高爾基說: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母愛是一種本能。

這世上很少有不愛孩子的媽媽。但卻不是每一個媽媽,都知道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被退學的神童魏永康嗎? 他13歲考上湘潭大學物理系,是當年湖南省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又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 可人生的高光期,卻在魏永康20歲那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魏永康因為生活難以自理,最終被中科院退學。 而這一切,皆是因為母親一直以來的越位。 從小到大,魏永康的母親都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 哪怕兒子都已經上高中了,還堅持給他喂飯。 直到進入中科院,沒有母親在身旁的魏永康一下子暴露出了「巨嬰」的本來面目: 生活上,他無法照顧自己,大冬天穿著單衣、拖鞋去天安門閒逛;學習上,他毫無自主性,根本無法適應高校獨立的研究模式。 兒子被退學後,母親懊悔不已,後悔自己當初幫兒子做得太多,以至於兒子到了弱冠之年卻依舊無法獨立。 魏永康的母親是無數越位媽媽的縮影: 她們比誰都愛自己的孩子,比誰都希望孩子未來的路能走得更輕鬆、更順利,可她們表達愛的方式卻是無限付出、處處包辦。 最終,親手剪掉了孩子一飛沖天的翅膀。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大衛是一名海歸碩士,從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取得了加拿大一所高校工程碩士的學位。 按理說,這樣的大衛本應該前程似錦。 可自從2012年回國後,大衛便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一直到42歲,還在靠母親微薄的收入過活。 如今,已經82歲的母親,不僅經濟拮据,還身患尿毒症。 百般無奈之下,母親將大衛告上了法庭,想藉此逼迫兒子出去工作。 一提起兒子,母親便老淚縱橫: 「我教育不對,樣樣自己包辦,他從小樣樣都是現成的,依賴慣了,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

「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 愛孩子、為孩子付出是母親的天性使然。

但父母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有母親不越位,該走的路,讓孩子自己經歷;該吃的苦,讓孩子自己承受,孩子才能在未來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家庭關係錯位 等待孩子的將是一生的悲劇 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種情況: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夫妻對彼此的稱呼就從「老公」、「老婆」變成了「孩子爸爸」、「孩子媽媽」。 與之一同改變的,還有家庭中的排序: 以前,事事以夫妻關係為先;如今,萬事以孩子為首。 就像一位心理學家說的: 「在我國很多家庭里,親子關係是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的。換句話說,家庭關係的運轉是以孩子為中心的。」 電視劇《虎媽貓爸》里,就描述了這樣一幕:

佟大為和趙薇原本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生了女兒茜茜後,兩個人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感情也淡了不少。 為了重拾婚姻的激情,兩人決定把孩子交給老人一天,重溫二人世界。 可約會的過程中,夫妻二人一會兒擔心女兒在爺爺、奶奶家住不慣,一會兒商量著給女兒打包點什麼。 最後,佟大為無奈地感嘆: 「咱倆現在是除了茜茜,就沒什麼可聊的了是嗎?我發現結婚以後,這三句話不離孩子啊。」 一個家庭中,當親子關係優於夫妻關係,不僅會造成夫妻關係冷淡,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百害而無一利。 畢竟,孩子的地位越高,父母的地位就越低,教育孩子也就越困難。 生活中,爸爸和媽媽處處以茜茜為中心,讓茜茜養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 在學校里,茜茜更是因為過於以自我為核心,和老師、同學都相處不來。最終,還患上了抑鬱症。

1/2
下一頁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8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76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50次觀看
玉兒 • 12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17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30次觀看
玉兒 • 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100次觀看
玉兒 • 40次觀看